桑中
爰采唐矣(1)?沫之鄉矣(2)。云誰之思(3)?美孟姜矣(4)!期我乎桑中(5),要我乎上宮(6),送我乎淇之上矣(7)。 爰采麥矣?沫之北矣。云誰之思?美孟弋矣(8)!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9)?沫之東矣。云誰之思?美孟庸矣(10)。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譯詩】我採菟絲子,應須到哪方?唯我心里知,須到沫之鄉。有那么一個人,朝夕令我想。要問她是誰?美麗小孟姜。是她約我到桑樹林中,是她約我到神祠之中,又在淇水岸邊依依相送。我要採秋麥,應須到哪里?唯我心里知,須到沫之北。有那么一個人,常與我相會。要問她是誰?美麗小孟弋。是她約我到桑樹林中,是她約我到神祠之中,又在淇水岸邊依依相送。我要採蕪蔓,應須何所從?唯我心里知,須到沫之東。有那么一個人,與我暗相逢。要問她是誰?美麗小孟庸。是她約我到桑樹林中,是她約我到神祠之中,又在淇水岸邊依依相送。
【解析】《桑中》,是一篇披有千秋罵名的淫詩,成語所謂“桑間濮上”指男女之偷情,桑間在濮水之上,正指此詩。《禮記·樂記》曰:“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然而,奇怪的是漢朝人卻把“淫詩”說成“刺詩”,《詩序》說:“《桑中》,刺奔也。衛之公室淫亂,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竊妻妾,期于幽遠。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朱熹以其敏銳的政治嗅覺指出是“淫奔者所自作。”看來詩似乎怎么解都行。郭沫若以為此詩所寫即古籍上所載“仲春會男女”之事;鮑昌同志闡釋之為“鄭、衛之地仍存上古遺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際男女合歡,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儀式。”鮑昌同志并援引古埃及、巴比倫等地之交感巫術之理。此說頗有道理。倘誠如此,則儒家學者白費了幾千年之苦心。
上一篇:經典《桃花谷》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桔頌》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