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最高樓①·劉克莊》
周郎后,直數到清真。君莫是前身。八音相應諧韶樂,一聲未了落梁塵②。笑而今,輕郢客③,重巴人。 只少個、綠珠橫玉笛。更少個、雪兒彈錦瑟。欺賀晏④,壓黃秦。可憐樵唱并菱曲⑤,不逢御手與龍巾⑥。且醉眠,篷底月,甕間春。
①最高樓,詞牌名。 ②梁塵,比喻嘹亮動聽的歌聲。 ③郢客,指曲高和寡的樂曲。 ④欺,欺,詐欺也。用傲慢的態度或不講道理的手法恫嚇或企圖脅迫。 ⑤采菱,樂府清商曲名。又稱《采菱歌》《采菱曲》。 ⑥龍巾,君王所用之巾。
這首詞表達的是憂思傷懷之情,作者在追思故國音容笑貌、緬懷佳人絕倫顏色的同時,表達自我的失意和苦悶。
上片開頭便以周郎才俊,驚八荒、蓋天地之語調為文章確定氣勢。“周郎后,直數到清真”接著“君莫是前身。八音相應諧韶樂,一聲未了落梁塵”,作者以對話的形式表白心中的惆悵,自己一邊懷想故友摯情,又暗含知音不再、清雅高潔、淡然失去的感傷。作者是在亂世紛爭的現狀中滿含著對生活的困頓與不安,也是對國運傾頹、時局顛撲的茫然。事到如今,也便落到悲涼孤苦的境界,就連那品味高潔、清雅優美的國韻,也是另一番景象:“笑而今,輕郢客,重巴人。”一個“笑”字,蘊含著作者一生的失望和憂慮,流露作者跋山涉水、歷經千辛之后的極度無望。郢客、巴人,一輕一重,表現的是物是人非的變遷。
下片作者依然如故,表達憂思與愁慮:“只少個、綠珠橫玉笛。”這里表達作者對音樂不盡完備的遺憾,“只少個”體現的是卻好似更多的憂慮。“更少個、雪兒彈錦瑟”兩句連貫有勢,不同中展示統一性:作者表達音樂之美的淪陷消亡,更是高雅繁榮的不復存在。“欺賀晏,壓黃秦。可憐樵唱并菱曲,不逢御手與龍巾”,這里作者表達的是對鄉間樵夫、下里巴人的庸俗聲色的不滿,追思懷念的是故國殿堂的精彩往事,表面上是音樂的追思,深層中更是對昔日故國的懷念摯情。詞的尾句,自然情到深處,憂悶積聚:“且醉眠,篷底月,甕間春。”作者醉意朦朧,心中愁腸萬千孤寂難眠,月光在蓬隙間支離破碎,春日在甕罐中凝固,一切顯得灰暗凄清。
這首詞作者借用對清音妙曲的追思,表達的卻是故國之念,亡國之憂。作者用詞明快、對句精巧,鮮明的繪景之中,流露淡淡的憂思。
●最高樓,參見第489頁相關介紹。
●中和韶樂。明、清兩代大樂,用于祭祀和大朝會、大宴饗。《明史·樂志一》:“凡大朝賀,教坊司設中和韶樂於殿之東西,北向;陳大舞於丹陛之東西,亦北向……其大宴饗,教坊司設中和韶樂於殿內,設大樂於殿外,立三舞雜隊於殿下。”《清史稿·樂志一》:“世祖入關,修明之舊,有《中和韶樂》,郊廟朝會用之。”曹聚仁《萬里行記·沉陽故宮懷古》:“樂器部分,分中和韶樂器和丹陛大樂器,此外有蕃部樂器的琵琶和奚琴,鹵薄鼓吹大樂器的金、鉦、銅角、畫角等。”
最高樓,不同的兩位詞人都在表達感傷憂思的情緒,都在流露追思故國的情懷。
最高樓 詠梅
陳亮
春乍透,香早暗偷傳。深院落,斗清妍。紫檀枝似流蘇帶,黃金須勝辟寒鈿。更朝朝,瓊樹好,笑當年。 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樹不著唐昌宮里玩。衣帶水,隔風煙。鉛華不御凌波處,蛾眉淡掃至尊前。管如今,渾似了,更堪憐。
詠梅詞,作者表達傲視一切的情緒,寄托自己高離塵世的思想。是詞人本身不甘沉淪,積極向上的內心世界表白。
開頭兩句“春乍透,香早暗偷傳”提綱挈領。“透”字之意傳神地刻畫幽香襲來的神態。次句化用林逋詠梅名句“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花的特色:春色忽濃,百花吐艷,而梅花早在春來之前悄然而至。鄉滿院落,爭比清幽,是何等的令人艷羨。“紫檀枝似流蘇帶,黃金須勝辟寒鈿”,從梅花的外貌來看,它不僅清高絕俗,且具有不加人工雕飾的天然高貴儀態,繪出了梅花的精妙形象。“更朝朝,瓊樹好,笑當年”,瓊樹是作為反襯梅花的形象來引用的,它雖華貴,卻只值一笑,韻味神氣自然不比高潔的梅花。“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樹不著唐昌宮里玩”,作者認為即使是為萬千游人所愛賞,高潔的梅花也不愿與之并列。那么,有沒有可以和它比并的形象呢?有的,可以和它比并的形象同它有“衣帶水”相連,只是隔著風煙淡然逝去。“鉛華不御凌波處,蛾眉淡掃至尊前”,這里詞人抒發感慨想到當今皇帝所擢用的盡是“庸愚齷齪”之徒,而自己卻叩閽無路,頭白無效。懷才不遇的傷痛感情表露充分:“管如今,渾似了,更堪憐。”
八音相應諧韶樂,一聲未了落梁塵。
春乍透,香早暗偷傳。
上一篇:宋詞《括賀新涼·林正大》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最高樓·辛棄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