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民歌·古歌》原文與賞析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
這是一篇悲秋懷鄉(xiāng)之作。根據(jù)詩中“胡地”等字樣,可以斷定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遠離家鄉(xiāng)親人的士兵。
詩篇開端“秋風蕭蕭愁殺人”一句起語不凡,總的推出一個曠遠幽深、秋風瑟瑟,令人倍感孤寂憂愁的畫面。秋季,這是一個萬物凋零,“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季節(jié)。自從宋玉創(chuàng)造了將悲音與秋景融為一體的《九辯》之后,無數(shù)文學作品相繼模仿,以蕭索荒涼的秋景來表達哀怨之情、凄愴之感。這首詩就是以蕭瑟秋景來映襯凄涼之音的。詩篇開頭寫秋景旨在寫愁。下面二句則進一步強調(diào)愁。“出亦愁,入亦愁”,是說時時刻刻都在愁。愁緒無時無刻不籠罩心間,從“愁殺人”到 “出亦愁,入亦愁”三句話,一句一“愁”字,突現(xiàn)了主人公在承受著難以忍受的憂愁的情狀,仿佛看到了他那形體枯槁、唉聲嘆氣、滿臉愁容的形象。“座中何人,誰不懷憂?”這兩句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前二句的“出亦愁,入亦愁”是在寫“我”愁。那么愁的何止是“我”呢?于是寫眾人之愁。在座的人,有誰不滿懷憂愁呢?從“我”愁寫到眾人之愁,這就揭示了這“愁”是時代、環(huán)境使然的道理,就是說這“愁”是難以消除的。也正因為如此,才使這位主人公白了頭。“白頭”是“愁”的結(jié)果,俗話說: 笑一笑,十年少; 愁一愁,白了頭。李白亦有“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秋浦歌》之一五) 的詩句。可見,此詩中的“令我白頭” 四個字雖平平實實,不著渲染,但卻寓意深刻,飽含情感。
詩中的主人公愁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就是詩的后六句所要揭示的。“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這又是從景寫起。胡地,指北方邊遠之地。修修,余冠英先生在《樂府詩選》中解釋說:“或作‘翛翛’,本是鳥尾干枯不潤澤的樣子,這里形容樹頭被風吹得像干枯的鳥尾。”在那深秋季節(jié),秋風瑟瑟,而在那北方邊遠之地,景色更加凄涼,那里是狂風大作,黃沙漫天,樹木干枯,蓬草飛揚。這就是游子生活的地方,他們遠離家鄉(xiāng),長期服役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此時此刻,怎不倍感凄涼! 怎能不“出亦愁,入亦愁”,白了頭!接著的四句寫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而憂愁。“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離家鄉(xiāng)一天比一天遠了,因而憂愁得一天比一天消瘦。游子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而消得人憔悴。這兩句詩寫得既很具體,又含蓄委婉。
最后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二句,寫游子愁思難消之狀。他的思鄉(xiāng)之情去向誰訴說呢?滿腹愁思,無人訴說,就像車輪在腸中轉(zhuǎn)動一樣,好痛苦啊!
全詩十二句,分為二層。兩層都是從景寫起,觸景生情。以景物烘托,旨在發(fā)抒其愁緒,通過睹物抒情將一個塞外游子的孤獨寂寞、愁思綿綿、滿頭白發(fā)、憔悴不堪的形象再現(xiàn)了出來。這種于抒情中突現(xiàn)人物形象的寫法,是很值得借鑒的。
另外,此詩的語言也極為形象、含蓄,如 “衣帶日趨緩”、“腸中車輪轉(zhuǎn)”等,都令人回味無窮,聯(lián)想翩翩,增加了詩篇的感人魅力。
上一篇:《先秦民歌·十畝之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號召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