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普天樂 瀟湘八景(選五)·洞庭秋月
水無痕,秋無際。光涵赑屃,影浸玻璃。龍嘶貝闕珠,兔走蟾宮桂。萬頃滄波浮天地,爛銀盤寒褪云衣。洞簫謾吹,篷窗靜倚,良夜何其。
《瀟湘八景》是一組描寫湖南瀟湘地區景物風光的重頭小令。據宋沈括《夢溪筆談》所記,“瀟湘八景”原是時人宋迪創作的八幅山水畫的畫題,它們是: 《平沙落雁》、《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宋迪的畫,在宋、元頗有盛名,這八景的題目也成為流于文人雅士中間的詩曲創作素材,其間,鮮于必仁的[中呂·普天樂]可謂獨占鰲頭。這里選其中的五首。
第一首《洞庭秋月》。始句破題,逐一寫洞庭湖、秋天和月亮。“涵”、“浸”二字,具有想象力,描繪了洞庭湖上“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奇妙景觀。
中間鋪賦,縱橫馳騁,將洞庭湖與秋月合為一體,富于浪漫色彩。“龍嘶貝闕珠”,寫湖底之月; “兔走蟾宮桂”,寫湖上之月。“龍嘶”、“兔走”把靜景寫活了。作者接著又做大場景的描繪: “萬頃滄波浮天地,爛銀盤寒褪云衣”,前一句用夸張手法,描繪洞庭波涌,浩淼無垠,天地相接,水天一色;最后一句用比擬的手法,描繪月如銀盤,燦爛光明,秋空朗照,無云遮蔽。
結尾抒情,出神入畫。“洞簫謾吹,篷窗靜倚,良夜何其”,作者想象著,在美麗的湖光月色中,泛舟一游,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聲里,倚窗靜聆,這樣的夜晚該是多么美好啊!
上一篇:正宮·鸚鵡曲(三十八首選七)·泣江婦·|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越調·小桃紅雜詠(八首選六)|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