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詩歌·魯迅·答客誚》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魯迅生前的好友許壽裳曾在《懷舊》一文中說過,《答客誚》一詩的寫作,“大概是為他的愛子海嬰活潑可愛,客人指為溺愛而作”。這里牽涉到一樁文壇公案。三十年代初,一批反動文人曾編造謠言,惡意咒罵魯迅不滿周歲的兒子海嬰,援引“父子無恩”的舊說,諷刺魯迅對其幼子的慈父之愛。1931年2月2日,魯迅在《致韋素園的信》中也這樣說過:“我有了一個男孩,已一歲另四個月,他生后不一個月之內,就被‘文學家’在報上寫了兩三回,但他不受影響,頗壯健。”在魯迅所說的“文學家”中,有個有變節叛黨的文壇小販楊邨人,以“小記者”的筆名在報紙上造魯迅的謠,說魯迅“領到了南京中央黨部的文學獎金,大開筵宴,祝孩子的周年”。同時,又撰文說“魯迅大開湯餅會”,繼續造謠誣蔑,并連帶殃及郁達夫。對此,魯迅憤怒地指斥說:“連出世不到一年嬰兒,也和我一同被噴滿了血污!”《答客誚》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一首戰斗詩章。
原文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賞讀
這首詩的第一句“無情未必真豪杰”,指斥所謂的“文學家”們,以“父子無恩”的舊說為破爛武器對魯迅進行攻擊。“無情”即指“父子無恩”之說,這種見解始見于東漢王充所著《論衡·物勢篇》:“夫含天地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含氣,子則自生也。”后來路粹向曹操奏孔融的罪行,有引孔融話說:“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在這里,魯迅明確指出:以“豪杰”為“無情”之論,完全是資產階級宣揚的人性論的變種。世界上一切愛憎不是抽象的,沒有愛孩子的感情,顯得非常嚴厲的未必就是真的豪杰。第二句“憐子如何不丈夫”,語出《戰國策·趙策·觸龍說趙太后》:“丈夫亦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丈夫即男子漢,和上句的“真豪杰”一樣。魯迅此句是借用這一典故,以反詰問式表明:憐愛子女與丈夫氣概并不相排斥,有愛子之情的為什么不是丈夫呢?
詩的三、四句魯迅用虎的威猛形象來比喻革命者同反動派進行頑強斗爭的一種精神。“知否興風狂嘯者”一句,在這里既指一切革命者,也有自喻的意思。“興風狂嘯者”是猛虎的代稱。《易·乾文言》云:“云從龍,風從虎。”虎為威猛之獸,虎嘯則谷風生。“回眸看時小於菟”一句中的“於菟”,也是虎的別名。在這個比喻里,生動地表現魯迅非凡的氣概。這里用了典故,明代人解縉所作《虎顧眾彪圖》:“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解縉的題畫詩是對封建帝王將相的捧場之作,而魯迅取譬雖同,頌揚的卻是一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同時也是對愛子一種希望:“父虎無犬子”。魯迅要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英雄的革命斗士。這種深切的希望和深厚的感情確是感人至深的。
上一篇:《清朝詩歌·查慎行·秦郵道中即目》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商隱·籌筆驛》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