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詞與詩比較而言,是一種新興的歌曲和詩體。它始自民間,文人倚聲填詞之風,至中唐而漸盛,其倡導者則為劉禹錫和白居易。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則為其中代表作。
白居易所作《憶江南》三首,首憶總敘江南勝景,次憶杭州、蘇州,這里選的是第一首。首句“江南好”總綰全詞,無限深情于三字中表達無遺。次句“風景舊曾諳”含意十分豐富。諳,熟悉,是說對江南美景,十分熟稔,歷歷在目。白居易少年時代曾因避亂到過江南,對江南有特殊感情,他十五歲時作有《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
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余。
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分淚一封書。
另有《江樓望歸》自注:“時避亂在越中。”中年時代的白居易于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又被朝廷外放任杭州刺史三年,他對杭州懷有極深的感情:“公事暫閑身且健,使君殊亦厭(滿足)余杭(杭州)”(《臘后歲前遇景詠意》);離任之日,他對“皇恩只許住三年”(《西湖留別》)充滿著依戀之情,所以“風景舊曾諳”一句實是切身的感受,深切的情意,不然寫不出這樣的句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按詞牌要求,此兩句應是七言對偶,白居易對得極其工整,是一副名聯。兩句的色彩極其鮮艷。旭日升處,朝輝照臨江面,江邊繁花,得紅日映襯,灼灼如火,充滿熱烈、向上的氣氛;春日江水漸漲,其色如藍,真是賞心悅目。這里應說明的是,藍即藍草提煉的顏色,為深綠色,也叫靛青。白居易此處用大紅大綠著色,不顯其俗,反形其妍,其原因何在?是抓住了江南春景的顯著特征,對此亦可見他觀察景色之入微。短短十四個字寫盡了江南春日勝景,故而“能不憶江南?”一句是自然流出的,是設問,但不需要回答,結論是十分明確的。這首《憶江南》小詞,全詞瑯瑯上口,清新活潑,有一唱三嘆之致。在表現手法上主要運用比喻,“紅勝火”、“綠如藍”是詞中的秀句,猶如晶瑩的荷珠,令人玩賞不已,擊節稱贊。詞中流露的對江南的深情更使人產生共鳴。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填《憶江南》詞多矣,但無出其上者。
上一篇:陰鏗《開善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白《憶秦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