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二月二日》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列作風檐雨夜聲。
二月二日,蜀中風俗為踏青節。這首詩作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大中五年,屢遭打擊的作者,才補了個太學博士,生活稍有安定。妻子王氏不幸去世;為生計所迫,又只得撇下一雙嬌女稚兒,遠涉梓州,為柳仲郢掌書記。為了擺脫這喪妻別子之痛、羈旅思鄉之苦,作者于這年的二月二日出游,參加了踏青活動,本想解除內心的苦悶,豈料面對欣欣向榮的春色,反而更增添了苦悶與悲涼。
詩的前半段描繪江上春色。首聯描寫出游的情況,首句點明時間:踏青節,地點:江上,事件:春游;次句寫春游的感覺:見“日”、知“暖”、聞“笙”。頷聯進一步敘寫所見春景。運用擬人化手法,讓花、柳、蝶、蜂都帶上感情色彩,突出春意之美。“各無賴”、“俱有情”,文字對仗工整,畫面有分有合,聚散相襯相映。作者以艷麗的色彩、輕快的筆墨,涂寫出一幅明媚的春天的圖畫。
下面四句轉寫欲歸未能的愁情。頸聯用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元亮)和漢文帝時大將周亞夫屯兵“柳營”之典,婉訴自己羈住柳幕多年而欲歸不能的處境。“萬里”敘故鄉之遙,“三年”寫客居他鄉“從事”之久,以見“憶歸”之情。尾聯則移愁情于春光,怒新灘不解人意而作“風檐夜雨聲”。“莫悟”二字怨中有恨,“更作”二字則怨恨更深入一層。詩人原本是想為解除獨居異鄉的孤寂而春游踏青,但面對萬紫千紅、萬物皆春的風光反而更加牽動思鄉之情,又欲歸不能,平添愁緒,于是覺得新灘春聲如“風檐雨夜聲”。全詩運用反襯的藝術手法,以美景襯愁緒,以明快的筆墨襯孤寂的情懷,以淺近歡快的語言襯深積心底的怨憤,從而取得了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更加深入地抒寫出詩人心底的鄉愁怨緒。
上一篇: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益《從軍北征》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