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杜甫·戲為六絕句》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組詩作于上元二年(761),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時的作品。這六首是以詩論詩之作。作者以詩的形式,批判了當時浮艷的文風,提出了卓有見識的文藝批評主張。
其一
原文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①。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后生②。
注釋
①文章:指詩賦。成:成熟。凌云健筆:指筆力雄健高超。意縱橫:思想敏捷,氣勢奔放。 ②嗤點:譏笑、指責。流傳賦:指庾信流傳的名作。不覺:不感到、不覺得。畏后生:本《論語·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杜甫是借作反語,指后生妄評庾信文章。
其二
原文
楊王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①。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②。
注釋
①楊王盧駱: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當時體:是說四杰的詩文雖已開始改變六朝藻繪文風但未盡脫其窠臼。輕薄為文:指一些否定四杰的后人指責四杰為文輕薄浮艷。哂:譏笑。 ②爾曹二句:指譏笑四杰的人身死之后名也隨之消失,四杰的詩文卻將如同長江黃河萬長古流。爾曹,你們。
其三
原文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①。
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②。
注釋
①盧王:代四杰。操翰墨:寫作。劣于句:意為趕不上更加接近《詩經(jīng)·國風》和《離騷》的漢魏文學。 ②龍文、虎脊:均指漢代名馬。這里比喻奇麗的詞采和健勁的骨力。君:一說指四杰,一說泛指,一說指皇帝。歷塊過都:良馬越過都邑猶如越過小土堆。塊:土塊、小土堆。見爾曹:意為相形之下就會見出你們和四杰誰高誰低。
其四
原文
才力應(yīng)難夸數(shù)公,凡今誰是出群雄①?
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②。
注釋
①數(shù)公:指庾信和四杰。凡今:所有現(xiàn)在的。出群雄:出類拔萃的杰出作家。 ②或看二句:用形象的比喻申述上面觀點,意為一般詩人只能寫出描摹翡翟蘭苕的纖麗之作,卻看不到像能牽鯨魚到大海中的雄偉的詩文。翡翠,一種美麗小鳥。蘭苕,蘭花和凌霄花。翡翠蘭苕,指當時研揣聲病、尋章摘句之徒。掣,牽引。
其五
原文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①。
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②。
注釋
①不薄句:據(jù)王嗣奭云,前二字另讀,后五字連讀。意為今人愛古人之清詞麗句,欲與古人為鄰,我不薄之。一說為不鄙視今人也愛慕古人。為鄰:接近,引申為效尤。 ②竊攀:私下想追攀。屈宋:屈原、宋玉。方駕:并駕。齊、梁:指齊、梁時代浮艷的文風。后塵:即追隨齊梁文風而屈其后。這二句是指當時枉自指責四杰、庾信的流俗之輩而言。
其六
原文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①?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②。
注釋
①前賢:泛指前代大家。遞:接續(xù)。祖述:繼承前人而有所述作。先誰:以誰為先。 ②別裁為體:區(qū)別和除去虛偽浮華的文風。親:親近,效尤。風雅:同風騷,即《詩經(jīng)》、《楚辭》。轉(zhuǎn)益句:不拘一時一家,多方面學習前輩作家長處,這就算找到了老師。汝:即爾曹,指上面譏笑庾信和四杰的人。
賞讀
第一首論庾信。庚信是六朝文學集大成者。其詩歌及抒情小賦對唐代詩歌有重要影響,被唐人視為最有代表性的近代作家,因而他是非毀譽集于一身。在這首詩里,詩人指出庾信后期文章更加成熟,具有健筆凌云、縱橫開闔的特點。認為今人對庾信詩賦的譏笑指點,只是沒有見識的后生之論罷了。詩句結(jié)尾用反語表達了對無知世人妄加評論的不滿,表明詩人對庾信詩賦的推崇。
二、三兩首詩論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繼承和發(fā)展了漢魏六朝的藝術(shù)技巧,對今體詩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巨大貢獻,卻遭到了“輕薄為文”、“劣于漢魏”的譏諷。而詩人認為四杰之作能夠流傳千古,與江河同在,四杰縱橫的才氣完全可以駕馭“龍文虎脊”詞彩瑰麗的文辭,創(chuàng)作出超越前人的詩篇。
詩的后三首表達詩人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看法。第四首敘寫詩人對詩歌創(chuàng)新的看法,認為詩人應(yīng)該馳騁才力,力爭創(chuàng)新,不能單純模仿,在“翡翠蘭苕”、“清詞麗句”之外,應(yīng)有“鯨魚碧海”的豪放詩篇。第五首敘寫詩人對于繼承與革新的看法,詩人主張兼收并蓄,在愛古人的同時,不薄今人,古今并重,取精華去糟粕,有所挑選而不拘泥。第六首談對六朝文學批判與吸收問題。杜甫認為因襲和模仿是使文學創(chuàng)作不能超先賢的原因,要想超過先賢,必須重在繼承,要“轉(zhuǎn)益多師”,不能拘泥于某個朝代某個作家,而且要能夠辨別真?zhèn)巍?br>
這組詩批評了當時文壇上任意否定文學遺產(chǎn),好高騖遠浮夸成風的流俗,提出了很有價值的有關(guān)文藝批評的見解,是最早的最有影響的論詩絕句。
上一篇:《宋詞·劉克莊·戊辰即事》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