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無才石頭偈》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2)。
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2)。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取作奇傳(3)。
【注釋】
(1)無才石頭偈:此偈假借女媧氏補天神話。《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于是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偈(jì),佛經中的唱詞,有歌頌的意思。
(2)“無才”二句:傳說有一塊石頭因無才補天,被女媧氏遺棄在大荒山青埂峰下,該石頭“幻形入世”,最后又回到原處。蒼天,即指天,古代人以為天可主宰人類命運,故稱作“上蒼”、“蒼天”。枉入,白白地進入。紅塵,佛教用語,指繁華社會,泛指人世間。若許年,許多年(若許,數量不確定)。
(3)“此系”二句:此,這,指無才石頭上記載的事跡。系,是。身前身后事,“身前事”指無才石頭被女媧氏遺棄的遭遇;“身后事”指無才石頭“枉入紅塵”的經歷。倩(qiàn),請人代為做事。奇傳,即傳奇(故事)。
【譯文】
我當初因無才參與補天而被遺棄,后來又枉入人間許多年。我身上刻的就是前后的遭遇和經歷,現在請誰來抄錄了去,作為撰寫傳奇故事的材料呢?
【鑒賞】
《紅樓夢》開卷,曹雪芹假借女媧氏“補天”神話,編造“無才石頭”故事的緣由
《無才石頭偈》是《紅樓夢》開卷第一回第一首詩:假借女媧氏補天神話傳說,編造了“無才石頭”的故事。當初女媧氏煉石補天,有一塊石頭因無才參與補天,被女媧氏遺棄在大荒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后,靈性已通”,又得到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相助,“幻形入世”,來到人世間體驗生活,在飽嘗了種種的幸福與苦難,經歷了曲折復雜的心路歷程(“歷盡一番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之后,又恢復原形回到大荒山青埂峰下。空空道人經過此地,看見石頭上刻的詩及“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覺得有趣,便抄錄下來,“意欲問世傳奇”;后來由曹雪芹“于悼紅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成《紅樓夢》 一書。
“無才石頭”故事講了《紅樓夢》男主人公賈寶玉的來歷,這是個浪漫神奇的賈寶玉;賈寶玉還有個身份,即現實實在的賈寶玉。曹雪芹是一位具有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文學大師,《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宏篇巨著。《紅樓夢》反封建的叛逆傾向十分明顯,現實實在的賈寶玉的反封建、叛逆性格更為昭然鮮明。塑造現實實在的賈寶玉形象,是曹雪芹的本意;講述浪漫神奇的賈寶玉故事,是曹雪芹采用的一種浪漫的藝術創作方法,用意在于增強《紅樓夢》故事的曲折、神奇性和魅力,也在于故意制造一個神奇美妙的“陷阱”,以便消除影射現實社會之嫌,躲避可能招致的種種不測后果,甚至是殘酷的“文字獄”禍害。大清王朝的“文字獄”不亞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曹雪芹主要生活在雍、乾時期)的“文字獄”最烈,刑罰殘酷,株連眾多。翰林院庶吉士徐駿詩集中出現“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之句,結果引來了殺身之禍。大規模的“文字獄”有《明史》案、《南山集》案、呂留良案、尹嘉銓案等幾十件。如果不采取一點策略、辦法,《紅樓夢》誕生后的命運就很難說了。有了浪漫神奇的賈寶玉,可以為現實實在的賈寶玉打掩護。此外,“無才石頭”故事中還強調“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無朝代年紀可考”、“無大忠大賢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也都是用來打掩護的。
另外,曹雪芹假借女媧氏補天神話傳說,編造“無才石頭”故事,還有個原因。曹雪芹的思想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敏銳地觀察到大清王朝當時在表面繁榮下,正在日益走向衰亡敗落;另一方面他又想“補天”,挽救它的滅亡,而又為自己“無才補天”而悲哀、無可奈何。《紅樓夢》前八十回中,在描寫到預示賈府全面衰亡敗落的凄楚悲涼氣氛時,總會有意無意地同時描寫到人物既悲哀又惋惜、留戀的心態,即是“無才補天”的反映。被女媧氏遺棄的那塊石頭,“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哀”,正是曹雪芹自己“無才補天”心態的寫照。后四十回中,有些情節的安排、有些人物的結局違背曹雪芹的原意,如賈府復興、探春回家和親人團聚、李紈母子平安富貴等,高鶚企圖證明自己比曹雪芹高明,“有才補天”,殊不知這樣做卻削弱了《紅樓夢》的思想意義。
上一篇:《懷古絕句十首(寶琴)》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桃花行(黛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