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劉克莊·戊辰即事》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開禧二年(1206),寧宗采納韓侘胄意見出兵攻金,因準備不足,內部失和,兵敗,侘胄被殺,南宋朝廷再次求和。嘉定元年(1208),和議告成,宋向金賠償犒師錢三百萬貫,而且從此每年增納歲幣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這是繼“隆興和議”之后的又一次和約,“戊辰即事”指的就是這次媾和之事。
原文
詩人安得有青衫?今歲和戎百萬縑①。
從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樹養吳蠶②。
注釋
①和戎:指與金人議和。縑:細絹。 ②吳蠶:吳地是以產絲著名的蠶桑區,故稱蠶為吳蠶。李賀《感諷》:“越歸未織作,吳蠶始蠕蠕。”今杭州地,東漢屬吳郡錢塘縣,故詩言“養吳蠶”。
賞讀
這是一首即事諷刺詩。針對“嘉定和議”政策對社會的危害而寫,統治者媚外求茍安,給人們帶來深重的災難,但詩人沒有從大處議論,而是從自身遭遇落筆;對統治者也沒有直接斥責,而是幽默地提建議,綿里藏針地直刺南宋統治者。
詩的開頭設問,引起讀者思考,“詩人安得有青衫?”接著說明原因:“今歲和戎百萬縑”,直接揭出南宋“和戎”政策的實質,點出造成民窮財盡的原因。詩人渲泄了對統治者投降政策的強烈憤怒。
后兩句很幽默,“從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樹養吳蠶”,字面上看是為南宋王朝出謀劃策,實際上包含著尖銳的嘲諷——“和戎”政策如不改變,即使西湖種桑養蠶,也難以滿足金人的欲壑。詩人同時代的詞人陳德武在《水龍吟》里也有類似想法:“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時豪杰,都忘卻平生志。”“力士推山,天吳移水,作農桑地”。為了不讓朝廷繼續沉溺下去,他們都說應使西湖成為農桑地。當然,他們的真正意思是要朝廷重視國計民生,重振國威。
這首詩寫得含蓄委婉,諷刺辛辣,而且用詩說理,確實難能可貴。
上一篇:《唐詩·張九齡·感遇四首(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杜甫·戲為六絕句》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