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解連環》·姜夔
姜夔
玉鞭重倚,卻沉吟未上,又縈離思。為大喬、能撥春風,小喬妙移箏,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攜羽扇,那日隔簾,半面曾記。西窗夜涼雨霽,嘆幽歡未足,何事輕棄。問后約、空指薔薇,算如此溪山,甚時重至。水驛燈昏,又見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來皓月,照伊自睡。
這是一首懷人詞,懷念他在合肥曾經熱戀過的歌女。這首詞應是32歲以前之作。
詞的上片: “玉鞭重倚,卻沉吟未上,又縈離思”,是回憶他臨別時欲行又止的情景。從首句“玉鞭重倚”,知道這次的分別已不是初次了。“沉吟未上,又縈離思”二句,生動寫出了一個有著真摯情感的詩人臨別時的形象。“為大喬、能撥春風,小喬妙移箏,雁啼秋水”,這里所說的“大喬”、“小喬”是代指姊妹二歌女,一個會彈琵琶,一個善于彈箏。白石的戀人是那位善彈琵琶的“大喬”。
接著是對初次見面時的追憶: “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攜羽扇,那日隔簾,半面曾記。” “柳怯”是指體態柔軟;“云松”比喻發髻蓬松。“半面曾記”是用《漢書·應奉傳》的典故。應奉記憶力很強,他見到一人,只露了半個臉兒,數十年后,還清楚地認識,因此以“半面”喻初次見面。這里通過回憶,描述他們初次見面時,她沒有濃裝艷抹,弦外之音,稱贊她是一個不同凡俗的歌女。
下片的開頭: “西窗夜涼雨霽,嘆幽歡未足,何事輕棄!”這里寫他們相歡不久,在一個秋涼的時節,又匆匆地離別了。“問后約、空指薔薇,算如此溪山,甚時重至?”這是說,他預計他們的再見,如同空指薔薇花開一樣,是沒有憑據的了。事實上也確是如此,盡管別后思念情深,從白石的其他詞篇中可以看出,似乎再也沒有見到過這位琵琶女。
詞的末尾,又回到眼前所居的旅舍: “水驛燈昏,又見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來皓月,照伊自睡”,他面對旅舍昏暗的燈光,在深深的思念中,仿佛又回到了戀人的居室。他想象中此時此刻的她,只有依枕孤眠、明月相伴而已。
上一篇:周邦彥《解連環》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潘閬《酒泉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