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古離別》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遠(yuǎn)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guān)。
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
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
兔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江淹最喜擬古,其 《雜體詩三十首》,擬漢、魏、晉、宋諸家五言詩,此詩即其第一篇。江淹又善寫離情別緒,有極著名的《別賦》傳世,此詩內(nèi)容與之相同,寫夫婦離別。
“遠(yuǎn)與君別者”,起首便是一個遠(yuǎn)字,突兀而來,先聲奪人,好似蓄積既久的感情火山猛然找到了爆發(fā)口,噴涌而出,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古人有“意在筆先”的說法,這便是一個例子。這個遠(yuǎn)字,有兩重意思,一是距離之遙遠(yuǎn),一是時間之久遠(yuǎn)。下文即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乃至雁門關(guān)”一句,指明了距離之遙遠(yuǎn)。乃,有竟然的意思。遠(yuǎn)到什么地方呢?竟然到了雁門關(guān)(漢代有雁門郡,在今山西省北部,郡有樓煩關(guān),疑即雁門關(guān))! 關(guān)外即塞北沙漠。在古人看來,這是極為荒涼遼遠(yuǎn)的地方,所以說距離遙遠(yuǎn)。“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兩句,伸足上文,又有兩層意思。一是勾勒了塞外荒涼。黃云,即大漠中狂風(fēng)漫卷形成的沙霧,黃云而蔽千里,極言風(fēng)沙之大。另一個意思,是表現(xiàn)思婦的愁緒。此愁也,即為丈夫擔(dān)憂。長久滯留在大漠邊關(guān),生活一定是非常艱苦吧,不知何時游子才能歸來? 又為自己擔(dān)憂。古詩《行行重行行》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之句,寫思婦懷疑丈夫另有外遇,不愿回來。江淹此詩,即隱含此意。“送君如昨日”四句,指明了時間的久遠(yuǎn)。如昨日者,不是說分別的時間短,而是說分別之時的情景歷歷在目,經(jīng)久彌新,這正見出思婦對游子的刻骨懷念,“檐前露已團”一句,既提示時間,又啟開下面兩句。寒露普降,萬物凋零,人亦萎頓。古詩《冉冉孤生竹》說:“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女主人公以蕙蘭自比,蕙蘭以芳香和顏色自重,過時不采,便如同秋草一樣萎傷。女性的青春也如同蕙蘭,不適時安排,便白白流逝了。江淹拓開一層,明明是思婦在感傷游子未歸,空房難守,卻又偏偏說“不惜蕙草晚”,而是擔(dān)心丈夫旅途的空寂寒冷。比之古詩,意思更為婉轉(zhuǎn)了。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兩句,用往復(fù)回環(huán)的方式,再次強調(diào)了夫婦隔之遠(yuǎn),望之深的情愫,形成了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長別離”幾個字,表達(dá)了思婦淚如雨下之際傾訴出來的失望和哀怨之情。漫長的別離,渺茫的歸期,順理成章地導(dǎo)出了女主人公的愿望,“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瓊樹枝,玉樹枝,即傳說中仙山上的樹枝。典出所謂李陵與蘇武的贈答詩。一見顏色,這在正常的夫婦生活中,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此詩中的思婦卻把它當(dāng)成自己的最大希望,并且說如能實現(xiàn)這個希望,那將是對她的最大安慰和療救,可見女主人公的思夫之情是極其強烈,極其迫切的。唯其如此,詩作結(jié)尾兩句的思婦自誓,就顯得極為自然和真誠。兔絲,一種柔弱的蔓生植物。就象水萍不能離開水來繁衍一樣,兔絲也必須纏繞在其他植物的枝干上,才能生長。封建社會的禮教規(guī)定女性必須依附于丈夫,故封建文人常以兔絲比喻女性,如古詩《冉冉孤生竹》有“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之句,杜甫《新婚別》有“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之句,都是在這個意義上用的。一邊是夫婦阻隔,一邊是自誓不移,這就是中國古代婦女的傳統(tǒng)道德。
上一篇:《吳偉業(yè)·古意》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錢謙益·詠同心蘭四絕句(選一)》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