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賀新郎》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飄然東歸。①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②獨飲方村,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乳燕飛》以見意。③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 。。④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發。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⑤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⑥長夜笛,莫吹裂。⑦
【注釋】 ①陳同父:即陳亮(1143—1194),字同父,浙江永康人,南宋著名思想家,詞人。是辛棄疾志同道合的密友。東陽:縣名,今屬浙江。朱晦庵:即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南宋著名理學家。紫溪:鎮名,在鉛山縣南。②鷺鷺林:與下文的方村都是當時上饒東面的小地名。③《乳燕飛》:《賀新郎》詞牌的別名。④“看淵明”二句:將陳亮比作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和三國政治家諸葛亮,說他兼有這兩個歷史名人的風度。⑤車輪生四角:見前《木蘭花慢》(漢中開漢業)注⑦。銷骨:傷神。語出孟郊《答韓愈李觀因獻張徐州》詩:“富別愁在顏,貧別愁銷骨。” ⑥“鑄就”二句:據《資冶通鑒》卷二六五載,唐末魏博節度使羅紹威為了對付魏承嗣,請來朱全忠的大軍,半年之間,千方百計供朱軍所需,結果雖然解除了威脅,卻把本鎮積蓄花光,從此一蹶不振。羅后悔說:“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錯本指錯刀,語意雙關也指錯誤。這里稼軒借成語比喻自己與陳亮相互思念之深。⑦“長夜笛”二句:《太平廣記》載,唐代笛師李謩(mo)有一次在宴會上遇見一位獨孤生,此人善吹笛,共鳴聲把普通笛子都震裂了。這里是說鄰家笛子吹得太悲涼,希望他不要吹裂了,那樣會使人更傷感。
【譯文】 我們在長亭里飲酒傾訴衷腸,我看你的瀟灑模樣就跟陶淵明相仿。你那風流儒雅的談吐,又最象臥龍先生諸葛亮。是何處飛來一群喜鵲,停歇在樹林里叫叫嚷嚷!它們把殘雪踏落在人的頭頂上,使我們破帽上象是添了白發,顯出衰老相。大雪里的殘山剩水啊,已經凋枯得不象樣;幸虧有幾樹紅梅裝點,才顯出大地還有幾分風光。天空飛過了兩三只大雁,更使人感到茫茫宇宙冷落凄涼。
你縱然重視我們的這次約會,可又輕易離去叫人無法可想,使我發愁的是,天寒水深,江面結冰,難以通航。陸地上雪深泥滑路已斷,車輪象生了角沒法轉動,使我心中十分感傷!我要反過來問一問自己:是誰使你愁成這般模樣?若要問我倆的相思之情有多深,就象鑄造錯刀用盡人間鐵和鋼!在漫長寒冷的冬夜里,鄰家的笛聲十分悲涼。可莫把笛子吹裂了哇,聽笛的人早已斷腸!
【集評】 明·卓人月、徐士俊:“兩美必合,是為雙躍之龍;兩雄并棲,將有一傷之虎。使稼軒龍川用而得其志,相遇中原,吾未知其如何也。”(《古今詞統》卷十六)
清·李佳:“辛稼軒詞,慷慨豪放,一時無兩,為詞家別調。集中多寓意之作,如《摸魚兒》……又如‘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此類甚多,皆為北狩南渡而言。以是見詞不徒作,豈僅批風詠月!”(左庵詞話》卷上)
近代·俞陛云:“稼軒與同甫,為并世健者,交誼之深厚,文章之振奇,可稱詞壇瑜、亮。此詞為愜心之作。首三句言淵明之高逸,而以臥龍為此。如尚父之磻溪把釣,景略之捫虱清談,避世而未忘用世也。‘飛鵲’三句寫景幽峭,兼有傷老之意。‘剩水’二句見春色無私,不以陵谷滄桑而易態。兼有舉目河山之異,惟寒梅聊可慰情耳。下闋言車輪生角,自古傷離,孰使君來,鑄此相思大錯。鑄錯語而用諸相思,句新而情更摯。通首勁氣直達中不使一平筆,學稼軒者,非徒放浪通脫,便能學步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詞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隆冬。寫作的緣由,小序中已言之鑿鑿。全篇中心是極寫作者與陳亮二位愛國志士的深摯友誼,兼借冬季氣候環境抒寫政治憂憤。作者對時局世道的不滿之情十分濃烈,但無一句正面說破,只以比興寄托之筆從千回百轉中透發出來。這一點在上片中尤為突出。“何處飛來”幾句,用鵲鳥暗喻那些不但壟斷朝政、占據高枝,而且還興起流言打擊正直之士的投降派頑固派。“剩水殘山”二句,尤為一篇之警策。上句暗指山河破碎、偏安江南的殘局;下句暗將抗戰派比為犯寒而開、為嚴冬生色的紅梅。下片則以追趕陳亮路途中的種種遭遇暗示政治斗爭與人生道路的坎坷艱難。全篇言近指遠,凄惋含蓄,是豪中帶婉,剛中有柔的杰作。
上一篇:葉夢得《賀新郎》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辛棄疾《賀新郎》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