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畫長廊遍,尋僧一徑幽。
小池兼鶴凈,古木帶蟬秋。
客至茶煙起,禽歸講席收。
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
這首詩作于詩人為朗州司馬時。據詩序中載,“鴻舉”是當時
江陵詩僧,游于朗州,與詩人相遇,乞詩而還。“江陵”,即今湖北江陵縣。
“看畫長廊遍,尋僧一徑幽。”開篇從游寺寫起,從外向里,由大到小,勾畫寺院優美清凈的環境。寺院的墻壁上畫滿了精美的壁畫,令人流連忘返。詩人看遍了壁畫之后,游興仍濃,便沿著一條幽靜的小路去尋找寺僧。三、四句“小池兼鶴凈,古木帶蟬秋”,從 “幽” 字著筆,描寫寺院雅致清幽的景色: 小巧的池塘,綠水映天,幾只白鶴戲游在水面,把碧綠的池水襯得更加明凈清澈; 粗大的古樹,枝杈參差,幾只秋蟬斷斷續續地啼鳴著,樹葉隨著蟬聲蕭蕭飄落。真是一幅有聲有色的秋意畫。這兩句照應題中 “秋日”,煉字生動,“兼”字、“帶”字,用擬人的手法,把秋天給禪院帶來的變化靈活地表現出來,使綠水白鶴、古木秋蟬完美地組合在一起,和諧明快,清爽宜人,從側面映襯了鴻舉法師高潔的胸懷和淡雅的情趣。
“客至茶煙起,禽歸講席收。”這二句濃縮與鴻舉法師相遇后飲茶談禪的經過。“客至”句通過“至”和“起”這兩個連貫的動作,既表現了鴻舉熱情好客,又暗示了詩人與他情趣相侔、親切如故,意義含蓄而富有生活氣息。“禽歸”句,指夜幕降臨時,池上的白鶴飛了,樹上的蟬聲停了; 伴隨著禽歸,詩人和法師的講席也散了,一切都回歸到寧靜空寂之中。這兩句以動寫靜,“至”、“起”、“歸”、“收”,這四個動作所表現的結果是靜的,它們反襯了詩人和法師心境的淡泊和空寂、生活的閑逸和灑脫。同時,這四個動作,又加深了詩人與法師感情的砝碼,為末二句寫送別作蓄勢。
“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結尾切合題中“送歸”,抒發內心惜別之情。“浮杯”,《法苑珠林》載,僧人杯度能乘一小杯渡過黃河,這是指法師明日乘船離去。“相望”句,想象他們離別之后,相互凝望,不忍回頭,直到船消失在天邊,唯見江水漫漫,悠悠流淌。雖是想象之詞,但情意深切,意境開闊,引人入勝。
此詩語言清新,對仗工穩。前六句均為對仗句,煉字精當,蘊含豐富,以寫景為主,景中寓禪,韻味深長。
上一篇:禪詩《祥符寺》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竹里館》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