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端》言情贈友詩歌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盧綸和李端同為“大歷十才子”中人,盧綸“數舉進士不第”,李端雖于大歷五年登進士第,但仕途也坎坷不平。二人交厚,集中均有相互酬唱之作。
盧綸是河東蒲(今山西永濟)人,李端是趙郡(今河北趙縣)人,而詩中所說的 “故關”即今山西陽泉市東的娘子關,李端要出太行回到華北平原的故土去,盧綸客中送客,寫了這首送別詩。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詩的首聯寫送別的環境氣氛。首句點出送別之地,在幽關二州天然分界的太行山中部,這 “故關” 是由并入幽的交通要隘,送客至此,不得不別。時交秋冬,衰草遍野,一片凄涼景象。在這樣的環境中送別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離別自堪悲”緊承上句而來,為全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詩的第二聯寫送別的情景。陰云密布,天幕低垂,一條山路蜿蜒延伸,消失在寒云之中,它帶著故人遠去了。路本是無情之物,但眼前這條路由于負有把故人送抵故土的使命,所以也就格外令人關注。用 “出”字來形容,化靜為動,也賦予自然物以靈性。“寒云”二字,下筆沉重,給人以陰冷和重壓的感覺,對主客別離時的悲涼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終于走遠了,空曠的山野間只剩下詩人自己,孤寂之感頓時涌上心頭,有增無已。這時又下起雪來。“寒夭暮雪深山里” (韓翃 《送客貶五溪》 ),不管是行者,還是留者,將一樣孤寂索寞,并把這不尋常的別離記在心中。“暮雪”除狀眼前之景外,還告訴讀者,送行是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到非分手不可的地方和時候。則二人相知之深、別離之難可想而知。這一聯,字面上雖然純在寫景,但景中寓有深情。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這一聯寫送走故人后所引起的身世之感,是全詩情緒凝聚的警句。“少孤”指幼年喪父,乃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由于少孤,小小年紀便遠役他鄉,過早地經受人生苦難。“早” 字 《極玄集》 作“慣”,是就 “為客”之久說的,即經常為客。總而言之,大部分歲月是在漂泊困厄中度過的。“多難”除指個人遭遇的種種不幸外,無疑還指天寶末年以來的社會亂離。這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時代的苦難。“識君遲”的 “遲”,固然有相識得晚的敘事因素,但也有 “相見恨晚”的感情成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詩人積大半生的人生體驗,終于覓到一位摯友,一位知己,是不幸中的一大安慰; 但現在卻要分開了。幸乎?不幸乎?這一聯,反復詠嘆,意切情真。“早”、“遲”配搭,頓挫有致; “少”、“多”借對,搖曳生姿。詩人把惜別和感世、傷懷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詩思想感情發展的高潮。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尾聯寫別后相思。詩人在歸途中回憶往事,越發覺得對友人依依難舍,不禁又回過頭來,遙望遠方,掩淚而泣。然而友人畢竟望不見了,掩淚相向也是徒然,故著一 “空”字。唯一的希望是相約以后再見。但風塵擾攘,后期難卜,這一線希望怕也難以實現。這樣收束全詩,仍歸結到一個“悲” 字,給人以無窮回味。
這首五律前起后結,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結構上恪守成法,并無特別之處,但由于真情內充,卻能于平易中現出頓挫,淡雅中見出沉郁。“少孤”一聯含意精切動人,無愧千古警句,對振起全詩氣勢起了巨大作用。
注釋
①詩題,《全唐詩》卷二百八十作《李端公》,注“一作嚴維詩,題作 ‘送李端’ ”。按這首詩入選姚合《極玄集》、韋莊《又玄集》,都題作《送李端》,歸盧綸。今依唐人所定。
上一篇:《送李錄事兄歸襄鄧》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杜審言》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