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西河 金陵》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②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③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④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⑤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⑥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⑦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⑧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⑨
【注釋】 ①金陵:今江蘇南京。②佳麗地:語本南朝齊·謝脁《齊隨王鼓吹曲·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朝:自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至589年隋文帝滅陳的一百七十年間,我國南方共經歷宋、齊、梁、陳四朝,史稱“南朝”。③山圍故國:語本唐“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詩:“山圍故國周遭在。”髻(ji記)鬟(huan環):形容長江兩岸的青山如美人頭上盤結的發髻。鬟,女子的環形發髻。④“怒濤”句:語本劉禹錫《石頭城》:“潮打空城寂寞回。”風檣:乘風鼓帆的船只。⑤斷崖:陡峭的岸壁。莫愁艇子:語本南朝樂府《莫愁樂》:“莫愁在何許?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莫愁,竟陵石城(在今湖北鐘祥)女子,善歌謠。見《唐書·音樂志》。后“竟陵”傳訛為“金陵”,遂附會為“金陵石城”,詩詞中用作故實。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九十《江南東道》二《昇州江寧縣》:“莫愁湖在三山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蓋出傳聞。艇子,小劃子。⑥郁蒼蒼:語本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七首其二:“山樹郁蒼蒼。”壘:指石頭城軍壘。故址在今南京城西清涼山。⑦“夜深”二句:語本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女墻:古城墻頂部呈凹凸形的小墻有射孔,供守城者蔽身作戰之用。淮水:指秦淮河。參見前賀鑄《臺城游》詞注⑧。⑧酒旗:酒店的標幟。戲鼓:雜技戲曲演出時敲奏的鑼鼓。依稀:仿佛。王謝:見前賀鑄《臺城游》詞注⑦。⑨“燕子”四句:語本劉禹錫《金陵五題·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里:繁體本作“裹”,與前“鄰里”之“里”字不同,故押韻并非重復。
【譯文】 金陵啊金陵,昔人詩中所謂“佳麗”之地,南朝繁華竟逐的往事,如今誰還能夠省記?帷見青山圍繞著古都,夾峙在滄江兩岸,如同美人的髻鬟相對聳起;怒濤寂寞地拍打著孤伶伶的石頭城,船帆鼓風,行駛在遙遠的天際。石頭城臨江那面陡峭的岸壁上,猶有老樹橫生,枝干倒垂,昔時莫愁姑娘的小艇,纜繩曾在那樹干上維系。霧沉江面,遮蔽了城壘的下半,當年雄踞一時的要塞,而今林木蒼郁,空有遺跡。夜深時,明月越過石頭城垣,傷心地向東回望淮水。酒旗招展,戲鼓喧闐,那是什么街市?想來大約是舊日王、謝等名門望族聚居的宅第。往昔巢居在王、謝兩豪門堂屋里的燕子,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朝代,卻飛進尋常街巷的普通人家,棲止在梁上兩兩相對,呢呢喃喃,沐浴著夕陽,好象是在談論興亡盛衰的人類歷史。
【集評】 明·卓人月·徐士俊:“瞿宗吉《西湖十景》云:‘鈴音自語,也似說成敗。’許伯揚《詠隋河柳》云:‘如將亡國,說與路人知。’都與此詞末句一例。”(《古今詞統》)
明·沈際飛:“介甫《桂枝香》獨步不得。”“吳彥高‘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遜婉切。”(《草堂詩馀正集》)
清·許昂霄:“隱括唐句渾然天成。”(《詞綜偶評》)
清·陳廷焯:“此詞純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氣韻沉雄,蒼涼悲壯,直是壓遍古今。”“金陵懷古詞,古今不可勝數,要當以美成此詞為絕唱。”(《云韶集》)
近代·梁啟超:“張玉田謂清真最長處在善融化古人詩句,如自己出。讀此詞,可見此中三昧。”(藝蘅館詞選》乙卷引)
近代·俞陛云:“閏庵評此詞前二段云:‘佳處在境界之高,若僅以點化唐人詩意論之,尚淺。’余謂第三段‘燕子’、‘斜陽’數語在神韻之遠,若僅以點化‘王謝堂前’詩意論之,尚淺。”(《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現代·唐圭璋:“此首金陵懷古,隱括劉禹錫詩意,但從景上虛說,不似王半山之‘門外樓頭’、陳西麓之‘后庭玉樹’搬弄六朝史實也。起言‘南朝盛事誰記’,即撇去史實不說。‘山圍’四句寫山川形勝,氣象巍峨。第二片,仍寫莫愁與淮水之景象,一片空曠,令人生哀。第三片,藉‘斜陽’、‘燕子’寫出古今興亡之感。全篇疏蕩而悲壯,足以方駕東坡。”(《唐宋詞簡釋》)
【總案】 北宋的金陵懷古詞,王安石《桂枝香》單騎獨步于前,賀鑄《水調歌頭》及周邦彥《西河》并轡踵武于后,分鼎三足,異曲同工。而究其視野文心、聲情辭采,又各有思想與藝術個性在焉。王安石之作,充溢著對祖國江山的熱愛,對歷史興亡的感慨,見出強烈的參與意識,又選用散句型和入聲韻,高亢激越,飛揚蹈厲,自是叱咤風云的政治家之詞。賀鑄之作,藝術地再現了陳后主奢華破國的全過程,隱含著歷史的批判與反思,又用開口之韻三聲通葉,駢散句型錯落交織,抗墜鏗鏘,騰踔跌宕,自是攫擲獅虎的豪杰之詞。而清真此作,通篇為寂寥衰颯之景,不勝其懷古傷逝之感,又用齊齪之韻,散句三疊,低回唱嘆,幽咽蒼涼,則是滄桑人世的詩人之詞。體段精神,互不相襲,一顰一笑,各肖其人,作家之身份與性格對于其文學創作之影響,由此可以概見。
上一篇:蘇軾《西江月》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解語花元宵》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