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皇甫謐2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3。楚平王以費無忌之讒殺伍奢4,奢子員亡5,將奔吳6。至江上,欲渡無舟,而楚人購員甚急7,自恐不脫。見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劍以與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愿獻之。”丈人不受,曰:“楚國之法,得伍員者爵執珪8,金千鎰9,吾尚不取,何用劍為?”不受而別,莫知其誰。
員至吳,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輒祭之曰:“名可得聞而不可得見,其唯江上丈人乎?”
1本文是《高士傳》中的江上丈人傳。標題為后人所加。丈人:對老年男子的敬稱。2皇甫謐(mi)(215-282):字子安,魏晉時人,著有《帝王世紀》、《高士傳》等。3楚:指春秋時楚國。4費無忌;楚國大夫。伍奢:楚太子太傅。5員(yun):伍員,字子胥,伍奢之子。亡:逃亡。6吳:指春秋時吳國。7購:懸賞捉拿。8爵執珪(gui):封給“執珪”的爵位,此為楚最高爵位。9鎰(yi):二十四兩。
【析點】 為人立傳,一般主要記傳主的言與行,此文卻很別致。全文一百三十七字,事件單純而事關重大,作者直接狀寫“丈人”的筆墨僅二十六個字,即丈人拒絕伍員千金劍時的一言一行,其余似都在寫伍員。盡管這二十六個字足以現出丈人重義棄利,但乍看似不免喧賓奪主之嫌。然而細品,寫伍員的每一筆無不是在寫丈人:從寫伍員生命之危,亡途之惡,托出丈人救助伍員風險之大;寫伍員“得渡”后獻“千金之劍”、到吳為相后“求丈人不能得”而每飯祭之的報恩之舉,托出丈人高潔無私的情操。伍員的境遇與言行突出了丈人一言一行的分量、光彩,從而使丈人見義勇為豪爽高潔的品行更加豐滿,恰如一輪明月高照人間。從寫作手法上說,這正是作者高妙的“烘云托月”的藝術功力
上一篇:《漢濱老父》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江南臥游冊題辭·橫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