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解語花 元宵》
風消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①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②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③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④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⑤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⑥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⑦
【注釋】 ①烘爐:指花燈。澠 (yi義):濕潤。②桂華:月光。傳說月中有桂樹,故以桂代月。素娥:仙女。謝莊《月賦》:“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李商隱《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云中霜里斗嬋娟。”耿耿:光明的樣子。③楚女纖腰:《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唐·杜牧《遣懷》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這里用以喻指腰肢苗條的美女。④飄香麝:語出南朝梁·劉遵《繁華應令詩》:“腕動飄香麝,衣輕任好風。”香麝:即麝香,這里泛指婦女身上的香料。⑤都城放夜:指元宵節京城開放夜禁。《太平御覽》卷三十引唐·韋述《西京新記》:“西都京城街衢,有執金吾,曉暝傳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許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燈,謂之放夜。”⑥鈿車:以金花為飾的華麗車子。唐·白居易《春來》詩:“金谷踏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暗塵隨馬”:語出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⑦清漏移:指夜深了。漏:古代用水計時的器具。飛蓋:飛馳的車子。蓋:車頂,代指車。三國魏·曹植《公宴》詩:“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
【譯文】 蠟燭的光焰在春風里熾烈地燃燒,夜間露水打濕了花燈的外罩。滿街市的彩燈燦爛輝煌,各色的光華互相映照。皎潔的月光流瀉在屋瓦上,天空那層淡淡的云彩漸漸散了。滿世界一片光明,月宮的仙女們仿佛就要降下九霄。你看,這么多衣著淡雅的南國姑娘都出來賞燈啦,她們一個個腰肢多么苗條!有人把鳳簫悠悠地吹響,霎時間鑼鼓喧闐真熱鬧!只見到處是人影參差來往,女子們衣袖的香氣滿街飄。
于是我想起每年這一天,東京城開放夜禁玩通宵。眼望著皇宮千門張燈結彩如同白晝,居民們嬉笑游樂多逍遙。坐在華麗車子上的歌妓用香羅手帕把男子招邀,她們所到之處都引來游人滿道。兜風的車馬雖已漸遠,飛揚的塵土還在身后繚繞。哎,今年的光景想必還是那樣,只是我舊日的豪情已經衰謝,興致已經不高。時間流逝,天將破曉。我駕車飛馳趕回家,且不管外面舞已殘、歌已消!
【集評】 宋·張炎:“昔人詠節序,不為不多,付之歌喉者,類是率俗,不過為應時納祜之聲耳。……豈如美成《解語花》賦元夕云(引詞略)……如此等妙詞頗多,不獨措辭精粹,又且見時序風物之盛,人家宴樂之同。”(《詞源》卷下)
明·李攀龍:“上是佳人游玩,下是燈下相逢,一氣呵成。”(《草堂詩余雋》)
清·劉體仁:“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于起,蓋不欲轉入別調也。……須結得有‘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之妙乃得。美成《元宵》云:‘任舞休歌罷’,則何以稱焉?”(《七頌堂詞繹》)
清·周濟:“此美成在荊南作,當與《齊天樂》同時;到處歌舞太平,京師尤為絕盛。”(《宋四家詞選》)
清·陳廷焯:“美成《解語花·元宵》后半闋云(引詞略)。縱筆揮灑,有水逝云卷,風馳電掣之感。”(《白雨齋詞話》卷一)
近代·王國維:“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所以為東坡所譏也。”(《人間詞話》卷上)近代·俞陛云:“詞因‘元宵’而撫今追昔,分前、后段賦之,筆勢流轉,一往情深。張文潛序賀方回詞,謂其‘滿心而發肆口而成,雖欲已焉而不得者’。論者謂深得賀詞之妙,余謂此詞亦然。”(《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闋大約是周邦彥官溧水令前流落荊州時所作。詞人年青時在汴京有過多年的得意生活,他以太學生獻賦得官,一鳴驚人,聲價驟漲,成為京城里一顆耀眼的新星。不料宋神宗死后,政局陡變,邦彥因不能對元佑黨人俯仰取容而被趕出國門,輾轉沉淪于州縣。在荊州時,正當三十多歲的盛年,仕途失意,心情抑郁,當元宵佳節,北望京師,自然免不了借詞抒懷,從今昔對比和荊州、京師兩地節日風光異同的對比中,透發出身世之感。全詞以樂景寫哀情,愈顯內心之抑塞不舒之氣。筆勢流轉,一往情深,不但充分地寫出節日風物之盛,堪稱元宵詞中的極品;而且詞中有人,詞中帶情,成功地表現了作者在特定環境中豐富復雜的心靈世界。張炎只贊其措辭精粹、寫景華麗,尚覺皮相,不足盡此詞之妙。
上一篇:周邦彥《西河金陵》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炎《解連環孤雁》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