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摸魚兒》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①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②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③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④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⑤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⑥
【注釋】 ①淳熙己亥:即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該年作者由湖北轉運副使調任湖南轉運副使。漕:漕司;宋代稱轉運使為漕司,省稱漕。王正之,名特起,是作者的同僚和朋友。小山,亭名,在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湖北轉運使衙門內。②消:禁受。③算:看來。惹:沾住。④“長門事”五句,典出《文選·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皇后復得幸”。“蛾眉”句:語出屈原《離騷》:“眾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蛾眉代指美女。⑤玉環: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的小名。飛燕:指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她體輕,能為掌上舞,專寵十余年,后被廢為平民,自殺。⑥危欄:高樓的欄干。斷腸:指極度傷心。
【譯文】 禁得住幾番風風雨雨?美好的春天又匆匆忙忙地歸去。我舍不得春天,常怕花開得早,春天就會早早與人分離;何況現在紅花已落得滿地,使人更加倍把殘春珍惜。春天啊,你還是別走吧,聽說芳草已經鋪到了天際,你的歸路都被堵塞了——惱恨春天竟話也不答我一句!看來只有這屋檐下的蜘蛛網多情,它象是挽留春天,整天沾惹飛絮。
當年漢武帝的陳皇后在長門宮等待恩遇,卻不料一再誤了預想的佳期,她生成了一副美麗動人的相貌,因此引起別人萬分妒忌。即使用千金買到司馬相如的大賦,滿懷愁悶又到哪里去尋求安慰?人們啊,你們休要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你們不見那善舞的楊玉環趙飛燕都化了塵泥!滿懷的愁緒最叫人苦惱,我不能再上高樓去把欄干憑倚。因為落山的斜陽正照著暮煙中的柳樹,那凄黯的景色真令人傷心落淚!
【集評】 宋·羅大經:“辛幼安《晚春》詞云:‘更能消、幾番風雨,(下略)’‘斜陽’、‘煙柳’之句,其與‘未須愁日暮,天際乍輕陰’者異矣。使在漢唐時,寧不賈種豆種桃之禍哉!愚聞壽皇見此詞,頗不悅。然終不加罪,可謂至德也已。”(《鶴林玉露》甲編卷一)
宋·張侃:“康伯可《曲游春》詞頭句云:“臉薄難藏淚,恨柳風,不與吹斷行色’。惜別之意已盡。辛幼安《摸魚兒》詞頭句云:‘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云’。惜春之意亦盡。二公才調絕人,不被腔律拘縛,至‘但掩袖、轉面啼紅,無言應得’。與‘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其惜別、惜春之意愈無窮”。(《張氏拙軒集》卷五)
明·卓人月、徐士俊:“稼軒中年被劾凡十,此章自況。”(《古今詞統》卷十五)
清·許昂霄:“‘春且住’二句,是留春之辭。結句即義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意。‘斜陽’以喻君也。”(《詞綜偶評》)
清·黃蘇:“辭意似過于激切。第南渡之初,危如累卵。‘斜陽’句,亦危言聳聽之意耳。持重者多危詞,赤心人少甘語,亦可以諒其志哉!”(《蓼園詞選》)
清·王闿運:“‘算只有’三句,是張俊、秦檜一班人。亡國之音,不為諷刺”。(《湘綺樓評詞》)
清·陳廷焯:“稼軒‘更能消幾番風雨’一章,詞意殊怨,然姿態飛動,極沈郁頓挫之致。起處‘更能消’三字,是從千轉萬轉后倒折出來,真是有力如虎”。(《白雨齋詞話》卷一)又:“怨而怒矣,然沈郁頓挫,筆態飛舞,千古所無。‘春且住’三字,一喝怒甚。胸中抑郁,不禁全露。”(《云韶集》卷五)
清·譚獻:“權奇倜儻,純用太白樂府詩法”。(《譚評詞辨》)
近代·陳洵: “‘佳期’二字,是全篇點晴。時稼軒南歸十八年矣,《應問》二篇,《美芹十論》,以講和方定議,不行。佳期之誤,誰誤之乎?讀公詞,為之三嘆。寓幽咽怨斷于渾灝流轉中,此境亦惟公有之,他人不能學之。”(《海綃說詞》)
近代·梁啟超:“回腸蕩氣,至于此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藝蘅館詞選》2卷引)
現代·劉永濟:“此詞頗似屈子《離騷》,蓋讒諂害明,賢人失志,為古今所同慨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
現代·俞平伯:“上片泛寫南渡的局勢,下片側重小朝廷里還有許多妒寵爭妍的丑態,殊不知劫后湖山,已成殘局,得意失意,將同歸于盡。結用李商隱《北樓》‘輕命倚危欄’詩意,一片斜陽煙柳,真是愁到極處,也就是危險到極處,無怪當時傳說宋孝宗看了很不悅。”(《唐宋詞選釋》下卷)
【總案】 這是稼軒詞的代表作之一。通篇借春天的衰殘來寄托作者的哀時怨世之意,表示了對南宋偏安政局的悲憤和憂慮。有的評論家稱它為小詞中的《離騷》,我們認為是當之無愧的。它與《離騷》相似之處就在于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來抒寫君國時事之憂。此詞風格偏向柔美一路,但它不但不是寫兒女柔情和風月閑愁,而且格調也與一般“婉約”詞不同,這是一種“摧剛為柔”的特殊風格。作者以陽剛雄豪之氣驅遣美人香草的柔美意象,組織成溫婉纏綿的精麗詞章,借以曲折地表達政治上的難言之隱。愛國志士的無限悲痛傷感之情,借象征比喻的途經得以盡興地抒發,以故“有力如虎”,比一般的粗豪之作更具綿長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辛棄疾《摸魚兒》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王沂孫《無悶雪意》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