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橫塘路》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②錦瑟華年誰與度③?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④若問閑愁都幾許?⑤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⑥
【注釋】 ①橫塘路:本篇詞調為《青玉案》,“橫塘路”是作者根據文義改題的新名。亦自殘宋本《東山詞》卷上抄出。宋·龔明之《中吳紀聞》卷三《賀方回》條:“賀鑄……徙姑蘇(今蘇州)之醋坊橋。……有小筑在盤門之南十馀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其間,嘗作《青玉案》詞。”②凌波: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本謂洛水女神步行于水上,后多用指女子的輕盈步態。但:只。芳塵:指美人行走時蹴起的塵土。③“錦瑟”句:唐·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杜甫《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詩:“歲月誰與度?” ④蘅皋,長滿杜蘅(一種香草)的沼澤地。彩筆: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齊光祿江淹》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后以“彩筆”稱文學家的生花妙筆。題:寫詩詞。⑤都:總共。幾許:多少。⑥一川:遍地。“梅子”句:宋·陸佃《埤雅》卷十三《釋木·梅》:“今江、湘、二浙四五月之間,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礎壁皆汗,蒸郁成雨,其霏如霧,謂之‘梅雨’。”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一《春》《花信風》條引《本皋雜錄》:“后唐人詩云:‘楝花開后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
【譯文】 陌路上,我瞥見了一位美麗的女郎。她輕盈的腳步不指向我所居住的橫塘,我只能目送著她漸漸遠去,留下一道塵土芬芳。是誰有那個福份陪伴她歡度青春時光?她的住所,想必有著能觀賞水中月影的小橋、開滿鮮花的庭院、紅漆的門戶、雕花的軒窗——她與春天同在,只有春之神才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
飛云冉冉飄過,長滿香草的水邊平地已是暮色蒼茫。可我還呆呆地站在那里遐想。我揮動彩筆新寫下了詩篇,那詩篇傷感得令人斷腸。要問我胸中莫可名狀的愁情共有幾多?多得就象那遍地如煙的青草,那滿城隨風翻舞的柳絮,那漫天的黃梅雨霏霏揚揚。
【集評】 宋·黃庭堅:“少游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道江南斷腸句,只今惟有賀方回。”(《豫章黃先生文集》卷十一《寄方回》詩)
宋·羅大經:“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云‘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后主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賀方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鶴林玉露》卷七)
清·程洪、先著:“工妙之至,無跡可尋,語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萬人不能湊泊。”(《詞潔》)
清·萬樹:“詞情詞律高壓千秋,無怪一時推服。”(《詞律》卷十)
清·劉熙載:“末句好處,全在‘試問’句呼起及與上‘一川’二句并用耳。或以方回有‘賀梅子’之稱,專賞此句,誤矣。且此句原本寇萊公‘梅子黃時雨如霧’詩句,然則何不目萊公為‘寇梅子’耶?”(《藝概》卷四《詞曲概》)
清·王闿運評末三句: “一句一月,非一時也。不著一字,故妙。”(《湘綺樓詞選》)
近代·夏敬觀:“稼軒秾麗之處,從此脫胎。細讀《東山詞》,知其為稼軒所師也。世但言蘇、辛為一派,不知方回,亦不知稼軒。”(手批《東山詞》)
近代·陳匪石:“‘一川煙草’是二三月間,‘滿城風絮’是三四月間,‘梅子黃時雨’是四五月間。歷時如此,則‘誰與度’之神味,更為完足。”“‘一川’以下十三字寫愁之多且久,虛意實作,外結轖而內空虛,即夢窗所自出。至全篇皆情,只此三句是景,而用景仍以寫情,方回融景入情之妙用,尤耐人尋味。”(《宋詞舉》卷下)
【總案】 賀鑄賦詞,善于言“愁”。在他的筆下,“愁”有長度,能夠伸展:“江上暮潮,隱隱山橫南岸,奈離愁、分不斷。”(《河傳》)有面積,會得蔓延:“愁隨芳草,綠遍江南。”(《怨三三》)有體積,堪用斗量:“萬斛閑愁量有剩。”(《減字木蘭花》)有重量,可以船載:“斗酒才供淚,扁舟只載愁。”(《南柯子》)有顏色,能抹在紙上:“小華箋,付與西飛去,印一雙愁黛……”(《九回腸》)其中除少數翻換前人詩意外,多屬自出心裁。即便是前人用得爛熟的以山水喻“愁”,他也力求寫出新意,如《浪淘沙》:“遠山相對一眉愁。”《鴛鴦夢》:“閑愁朝復暮,相應兩潮生。”至如本篇以博喻手法寫出已之“愁”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充斥于時空,就更是公認的千古絕唱了。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竟讓他寫得揮臂可攬、垂手可掬,猶如經過一場化學反應,無形的氫和氧被合成為液態的水、固態的冰,我們不能不佩服詞人那杰出的藝術表現能力。
上一篇:秦觀《望海潮》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