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①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②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③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④垂淚對宮娥。
【注釋】 ①“四十年來”句:南唐自公元937年建國,至公元975年被宋所滅,前后計38年。這里說“四十年”,乃舉其成數。馬令《南唐書·建國譜》記載,南唐“共三十五州之地,號為大國”“三千里地山河”即概指這三十五州的范圍。②“鳳閣龍樓”句:鳳閣龍樓,指宮內閣樓繪著龍、鳳的彩圖,喻指樓閣華美。霄漢,高空。霄,云霄;漢,銀河。玉樹瓊枝,形容宮中樹木花草的珍貴。煙蘿,煙聚蘿纏,形容草木茂密繁盛。蘿,攀緣植物。干戈:古代兵器的通稱,此指戰爭。③“沈腰潘鬢”句:《梁書·沈約傳》記載,沈約因仕途不得志,寫信給老友徐勉,“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欲謝事求歸老之秩”。后來就把“沈腰”作為腰肢瘦減的代詞。晉代文學家潘岳的《秋興賦》中有“斑鬢發以承弁兮”的句子(斑,斑白)。他三十多歲鬢發就變白了。后世就用“潘鬢”作為鬢發斑白的代名詞。④倉皇,倉促。廟,宗廟,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辭廟,李煜投降宋朝北去之際,到宗廟向祖宗告辭,表示離別了祖先創建的國家和悲痛之情。教坊,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
【譯文】 建立四十年的南唐帝國,地跨三千里山河。龍鳳彩飾的樓閣直刺霄漢,奇花異木,煙蘿聚纏。幾十年何曾識得干戈? 一旦成為宋朝的臣虜,消磨得腰如沈郎瘦,鬢如潘岳白。最難忍的是匆忙辭別宗廟的時刻,教坊的樂工奏起別離歌。我熱淚橫流,面對著宮娥。
【集評】 宋·洪邁:“東坡書李后主去國之詞云:‘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以為后主失國,當慟哭于廟門之外,謝其民而后行,乃對宮娥聽樂,形于詞句。予觀梁武帝啟侯景之禍,涂炭江左,以至復亡,乃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其不知罪己,亦甚矣。竇嬰救灌夫,其夫人諫止之,嬰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梁武用此言而非也。”(《容齋隨筆》卷五)
宋·袁文:“余謂此(指《破陣子》)決非后主詞也,特后人附會為之耳。觀曹彬下江南時,后主預令宮中積薪,誓言若社稷失守,當攜血肉以赴火,其厲志如此。后雖不免歸朝,然當是時更有甚教坊,何暇對宮娥也?”(《甕牖閑評》卷五)
清·毛先舒:“案此詞或是追賦,倘煜是時猶作詞,則全無心肝矣。至若揮淚聽歌,特詞人偶然語,且據煜詞,則揮淚本為哭廟,而離歌乃伶人見煜辭廟而自奏耳。”(《南唐拾遺記》)
清·尤侗:“東坡謂后主既為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故當慟哭于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后行,何乃揮淚對宮娥聽教坊離曲?然不獨后主然也。安祿山之亂,明皇將遷幸,當是時,漁陽鼙鼓驚破霓裳,天子下殿走矣,猶戀戀于梨園一曲,何異揮淚對宮娥乎?后主嘗寄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而舊宮人入掖庭者手寫佛經為李郎資冥福,此種情況,自是可憐。乃太宗以‘小樓昨夜又東風’置之死地,不猶煬帝以‘空梁落燕泥’殺薛道衡乎?”(《西堂雜俎一集》卷八)
清·梁紹壬:“南唐李后主詞:‘最是倉皇辭廟日,不堪重聽教坊歌,揮淚對宮娥。’譏之者曰倉皇辭廟,不揮淚于宗社而揮淚于宮娥,其失業也宜矣。不知以為君之道責后主,則當責之于垂淚之日,不當責之于亡國之時。若以填詞之法繩后主,則此淚對宮娥揮為有情,對宗社揮為乏味也。此與宋蓉塘譏白香山詩謂憶妓多于憶民,同一腐論。”(《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二)
【總案】 從“集評”中可以看出,宋代有人對“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提出與當時具體事實相違的批評。清代人對這種批評提出了反批評,清人是對的。不可能要求藝術品與生活的細節百分之百的相符。
上一篇:張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花犯》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