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桃花溪》唐詩賞析,《桃花溪》原文與注釋
張 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①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②
【注釋】 ①磯:水邊突出的巖石。②盡日:整日,整天。
【鑒賞】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 里虛構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名為桃花源。據他的描寫,在桃花源外,有一條小溪,兩岸有 “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相傳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縣內。本詩所描寫的桃花溪未必實指其地,而是在原故事的基礎上沿用其意境。
陶淵明的桃花源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那種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的生活使處在戰亂中的人多么地向往。可是,人們對世外桃源的向往,是由于人們對現世的不滿,經過三國兩晉戰亂的人們向往桃花源,應該不難理解。但身處開元盛世的張旭,為什么也寫出了這樣一首《桃花溪》 呢?詩句作了很好的回答。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 在云煙繚繞的桃花溪上,隱隱約約地架著一座小橋,溪水終日地流著,上面漂著無數的桃花。這不禁令人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因此,作者在石磯邊遇到駕著小舟的漁夫時,禁不住地想他可能是從桃花源里出來的,脫口問道: “進入桃花源的洞口在這條小溪的什么地方?” 顯然,是眼前的美景使作者產生了幻覺,以為自己真的到了桃花源外的桃花溪。這是作者審美體驗的高潮,也是作者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寫照。作者身處開元盛世寫出這樣一首詩,正是作者追求美與理想的本性的表現。他并不是簡單地借用陶淵明的意境,而是通過陶淵明的意境表達了自己更高的生活與審美追求。
上一篇:《柳宗元》唐詩賞析,《柳宗元》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王灣·次北固山下》唐詩賞析,《次北固山下》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