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鷓鴣天 鵝湖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書咄咄,且休休,②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注釋】 ①鵝湖:指鵝湖山,在鉛山縣(今屬江西)東北。山上有湖,晉人龔氏曾在此養(yǎng)鵝,故名鵝湖。下有鵝湖寺。風景優(yōu)美,辛棄疾常來此游玩。②書咄(duo多)咄:表示失意和不平的感嘆。語出《晉書·殷浩傳》:“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咄咄:表示驚怪的意思。書:寫。“且休休”句:指去尋求美好的隱居生活。休休:美好。唐末司空圖隱居中條山王官谷,建“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記》。
【譯文】 躺在溪堂的竹席上我感到?jīng)鲲`颼,原來季節(jié)已經(jīng)快到初秋。白天一股股云煙飄浮在水面,到傍晚它們都漸漸地散走。紅蓮互相倚靠著,全都象喝醉了酒;白鷺不鳴也不動,準是獨自在發(fā)愁。
我枉自學殷浩,在空中劃“咄咄怪事”;還不如學司空圖,找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退休。就是一條深谷,一座山丘,我安居著也感到風韻很夠。唉,不知道自己筋力衰減了多少,我只覺得近來懶懶地不想登樓。
【集評】 明·沈際飛:“生派愁怨與花鳥,卻自然。”(《草堂詩余正集》)
清·黃蘇:“其有《匪風》、《下泉》之思乎?可以悲其志矣。妙在結(jié)二句放開寫,不即不離尚含住。”(《蓼園詞選》)
清·陳廷焯:“余所愛者,如‘紅蓮相倚深如怨,白鳥無言定是愁”,又“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之類,信筆寫去,格調(diào)自蒼勁,意味自深厚。不必劍拔弩張,洞穿已過七札,斯為絕技。(《白雨齋詞話》卷一)又:“‘定是’妙。壯心不已,稼軒胸中有如許不平之氣。”(《詞則》)
清·譚獻:“辛幼安云:‘不知筋力衰多少,祇覺新來懶上樓’。填詞者試于此消息之。”(《復堂詞話》)
近代·況周頤:“此二句(按指“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入詞則佳,入詩便稍覺未合。詞與詩體格不同處,其消息即此可參。”(《蕙風詞話》卷二)
現(xiàn)代·張伯駒:“稼軒鵝湖歸病起作《鷓鴣天》詞:‘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譚仲修最賞此二語,謂學者當于此中消息之。余謂前闋‘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寫病起境尤勝。不有此語,不能襯出結(jié)拍二語也。”(《叢碧詞話》)
現(xiàn)代·俞平伯:“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筋力上樓知’。詩語簡而概括,衍為長短句頓覺宛轉(zhuǎn)多姿,亦詩詞作法之不同。懶上層樓,雖托之筋力衰減,仍有烈士暮年的感慨,參看作者他篇如《念奴嬌》、《丑奴兒》等”。(《唐宋詞選釋》下卷)
【總案】 這是稼軒短調(diào)中的杰作,屬于宋詞中最有長短句抒情特色的上品。前代詞論家激賞其上、下片的后二句,以為作詞者當于此消息之。這種審美感受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這幾個句子抒寫人的主觀心緒愁悶衰遲的意態(tài)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抒寫內(nèi)心深曲宛細之情正是詞體之獨擅勝場處。“紅蓮”二句,情景合一,前人謂之“生派愁怨與花鳥”,用現(xiàn)代術語講,叫“移情”,寫病起者之心境與情態(tài)尤妙。“不知”二句則含蘊深厚,情意宛轉(zhuǎn),一種無可如何的感傷之狀躍然紙上,讓人窺見了一個音容宛然如在眼前的病稼軒。
上一篇:馮延巳《鵲踏枝》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辛棄疾《鷓鴣天》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