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關(guān)漢卿雜劇《關(guān)大王獨赴單刀會》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第四折
(魯肅上,云)歡來不似今朝,喜來那逢今日。小官魯子敬是也。我使黃文持書去請關(guān)公,欣喜許今日赴會,荊襄地合歸還俺江東。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江上相候,見舡到便來報我知道。(正末關(guān)公引周倉上,云)周倉,將到那里也?(周云)來到大江中流也。(正云)看了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呵! (唱)
【雙調(diào)新水令】大江東去浪千疊,引著這數(shù)十人,駕著這小舟一葉。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別。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唱)
【駐馬聽】水涌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 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黃蓋轉(zhuǎn)傷嗟,破曹的檣櫓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由然熱,好教我情慘切! (云)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云)卻早來到也,報伏去。(卒報科,做相見科)(魯云)江下小會,酒非洞里之長春,樂乃塵中之菲藝。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實乃魯肅之萬幸也! (正云)量某有何德能,著大夫置酒張筵? 既請必至。(魯云)黃文,將酒來。二公子滿飲一杯。(正云)大夫飲此杯。(把盞科)(正云)想古今咱這人過日月好疾也呵! (魯云)過日月是好疾也:光陰似駿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正唱)
【胡十八】想古今立勛業(yè),那里也舜五人、漢三杰,兩朝相隔數(shù)年別。不付能見者,卻又早老也! 開懷的飲數(shù)杯。(云)將酒來。(唱)盡心兒待醉一夜。(把盞科)
(正云)你知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么? (魯云)既然將軍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借物不還者為之“怨”。想君侯文武全才,通練兵書,習《春秋》、《左傳》,濟拔顛危,匡扶社稷,可不謂之仁乎?待玄德如骨肉,覷曹操若仇讎,可不謂之義乎? 辭曹歸漢,棄印封金,可不謂之禮乎?坐服于禁,水淹七軍,可不謂之智乎? 且將軍仁、義、禮、智俱足,惜乎止少個“信”字,欠缺未完。再若得全個“信”字,無出君侯之右也。(正云)我怎生失信? (魯云)非將軍失信,皆因令兄玄德公失信。(正云)我哥哥怎生失信來? (魯云)想昔日玄德公敗于當陽之上,身無所歸,因魯肅之故,屯軍三江夏口。魯肅又與孔明同見我主公,即日興師拜將,破曹兵于赤壁之間。江東所費巨萬,又折了首將黃蓋。因?qū)④娰t昆玉無尺寸地,暫借荊州,以為養(yǎng)軍之資。數(shù)年不還。今日魯肅低情曲意,暫取荊州,以為救民之急;待倉廩豐盈,然后再獻與將軍掌領(lǐng)。魯肅不敢自專,君侯臺鑒不錯。(正云)你請我吃筵席來,那是索荊州來? (魯云)沒、沒、沒,我則這般道: 孫、劉結(jié)親,以為唇齒,兩國正好和諧。(正唱)
【慶東原】你把我真心兒待,將筵宴設(shè),你這般攀今攬古,分甚枝葉?我根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詩云子曰”,早該豁口截舌。有意說孫、劉,你休目下翻成吳、越。
(魯云)將軍原來傲物輕信。(正云)我怎么“傲物輕信”?(魯云)當日孔明親言:“破曹之后,荊州即還江東。”魯肅親為代保。不思舊日之恩,今日恩變?yōu)槌?猶自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圣人道:“信近于義,言可復也。”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今將軍全無仁義之心,枉作英雄之輩。荊州久借不還,卻不道“人無信不立”! (正云)魯子敬,你聽的這劍界么? (魯云)劍界怎么?(正云)我這劍界,頭一遭誅了文丑,第二遭斬了蔡陽。魯肅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 (魯云)沒、沒,我則這般道來。(正云)這荊州是誰的? (魯云)這荊州是俺的。(正云)你不知,聽我說。(唱)
【沉醉東風】想著俺漢高皇圖王霸業(yè),漢光武秉正除邪,漢獻帝將董卓誅,漢皇叔把溫侯滅。俺哥哥合情受漢家基業(yè)。則你這東吳國的孫權(quán),和俺劉家卻是甚枝葉? 請你個不克己先生自說。
(魯云)那里甚么響?(正云)這劍界二次也! (魯云)卻怎么說?(正云)這劍按天地之靈,金火之精,陰陽之氣,日月之形;藏之則鬼道遁跡,出之則魑魅潛蹤,喜則戀鞘沉沉而不動,怒則躍匣錚錚而有聲。今朝席上,倘有爭鋒,恐君不信,拔劍施呈。吾當攝劍,魯肅休驚。這劍果有神威不可當,廟堂之器豈尋常;今朝索取荊州事,一劍先交魯肅亡。(唱)
【雁兒落】則為你三寸不爛舌,惱犯我三尺無情鐵。這劍饑飡上將頭,渴飲仇人血。
【得勝令】則是條龍向鞘中蟄,虎在坐間踅。今日故友每才相見,休著俺弟兄每相間別。魯子敬聽者: 你心內(nèi)休喬怯,暢好是隨邪,吾當酒醉也。
(魯云)臧宮動樂。(臧宮上,云)天有五星,地攢五岳,人有五德,樂按五音。五星者: 金、木、水、火、土。五岳者: 常、恒、泰、華、嵩。五德者: 溫、良、恭、儉、讓。五音者: 宮、商、角、徵、羽。(甲士擁上科)(魯云)埋伏了者。(正擊案,怒云)有埋伏也無埋伏? (魯云)并無埋伏。(正云)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做擊案科)(魯云)你擊碎菱花。(正云)我特來破鏡。(唱)
【攪箏琶】卻怎生鬧炒炒軍兵列,休把我攔當者。(云)當著我的,呵呵!(唱)我著他劍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張儀口、蒯通舌,休那里躲閃藏遮。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別。
(魯云)你去了,倒是一場伶俐。(黃文云)將軍,有埋伏里! (魯云)遲了我的也! (關(guān)平領(lǐng)眾將上,云)請父親上舡,孩兒每來迎接里。(正云)魯肅,休惜殿后。(唱)
【離亭宴帶歇拍煞】我則見紫袍銀帶公人列,晚天涼風冷蘆花謝,我心中喜悅。昏慘慘晚霞收,冷颼颼江風起,急飐飐帆招惹。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謝,多承謝! 喚梢公慢者,纜解開岸邊龍,舡分開波中浪,棹攪碎江心月。正歡娛有甚進退?且談笑不分明夜。說與你兩件事先生記者: 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且里倒不了俺家節(jié)!
(據(jù)影舊鈔脈望館藏本,參考王季烈校刊《孤本元明雜劇》)
《單刀會》的全名為《關(guān)大王單刀會》,它的故事本于晉朝陳壽所著《三國志·吳志·魯肅傳》。為了便于欣賞《單刀會》第四折,我們有必要先對全劇的故事大意做一簡要介紹。第一折,三國鼎立初期,東吳魯肅曾經(jīng)做保將荊州借給劉備,劉備派關(guān)羽鎮(zhèn)守。后來魯肅欲向關(guān)羽索回荊州,便設(shè)三條計策請關(guān)羽赴宴,以便相機行事。東吳老臣喬國老對此持反對意見,認為當初赤壁之戰(zhàn),劉、關(guān)、張兄弟有功,應(yīng)該與他漢上九州;今天欲索荊州,必將引起戰(zhàn)爭,使生民涂炭,尤其是關(guān)羽勇烈威武,如果請他赴宴,只能是自招禍患。但魯肅不肯聽從喬國老的意見。第二折,魯肅欲請關(guān)羽的故人司馬徽做為宴會上的陪賓,以便在酒席間勸酒說話。司馬徽深知關(guān)羽性情暴烈,故主張酒席之間休提索取荊州之事;又歷述西蜀人才濟濟,文有諸葛孔明,武有五虎上將,對關(guān)羽更要謹慎從事。第三折,魯肅終于給關(guān)羽送來請柬,請關(guān)羽赴宴。關(guān)羽之子關(guān)平認為,此次“筵無好會”,又說魯肅一向足謀多智,此去必中圈套,且江面甚寬,一旦發(fā)生變故,將無法接應(yīng)。但關(guān)羽不聽,遂帶周倉一人單刀赴會去了。第四折,宴席上,經(jīng)過一場唇槍舌戰(zhàn),在關(guān)羽義正辭嚴的斥責下,魯肅理屈詞窮,在威風凜凜的關(guān)羽面前,伏兵毫無用處,魯肅被迫親送關(guān)羽上船離去。其實,第一、二、三折戲,全都是為第四折做鋪墊,由于前三折鋪墊得好,才有這第四折的精彩表演,才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壯烈場面。
第四折是全劇的高潮,具體描寫了關(guān)羽和魯肅的正面沖突。不過,作者并沒有讓雙方一開始就形成劍拔弩張的氣氛,只是暗寫了魯肅暗藏甲士的準備活動。關(guān)羽上場神態(tài)自若,引著周倉,駕一葉扁舟,信心百倍地渡江赴會;船到中流,面對滔滔東逝的江水,關(guān)羽想起了二十年前發(fā)生在此的威武雄壯的戰(zhàn)斗場面,并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感嘆前兩支曲,唱詞蒼勁、高昂有力,當關(guān)羽在驚心動魄的斗爭即將出現(xiàn)時,那種泰然、無畏和充滿信心的性格被揭示得淋滴盡致。這兩段唱詞是從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念奴嬌]詞蛻化而來,但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對這首古詞作了創(chuàng)造性運用,把人物性格的刻畫交融在環(huán)境的描寫中,大江使關(guān)羽倍增慷慨雄渾之氣,關(guān)羽豐富了大江的歷史含量,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獨特的藝術(shù)境界。
見面伊始,關(guān)、魯兩人為荊州所屬問題唇槍舌劍,互不相讓。魯肅責關(guān)羽失信,借城池而不還,關(guān)羽則全然不理荊州之事的過程,只引魯肅說出借城的細節(jié)后,緊問一句:“這荊州是誰的?”魯肅理所當然說是東吳的,關(guān)羽不去爭論眼前的誰是誰非,而是著眼于歷史的變化和繼承,指出: 這大片國土本來就全是姓劉的基業(yè),談不上借而不還,由蜀漢占有理所當然。這充分展示了關(guān)羽過人的智慧和極高的舌辯能力。
接著,由舌戰(zhàn)發(fā)展為要動武。由于魯肅早已做好武力解決的準備,所以關(guān)羽在舌辯講道理的同時,時刻沒有忘記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對付魯肅,他不時地提醒魯肅,他的劍已不耐煩,如若再提荊州之事,“一劍先教魯肅亡”,結(jié)果,對方預(yù)先埋伏的甲士在大義凜然的關(guān)羽面前毫無作用,只好眼看著他離去。
在正面沖突中,作者表現(xiàn)關(guān)羽的英勇,既沒有寫具體的戰(zhàn)斗行動,也沒有直接寫他高強的武藝,而是從其面臨大敵而泰然自若的情勢中描繪其英武的形象和內(nèi)在的威力。
作品的主要人物關(guān)羽在歷史上雖然實有其人,但就細節(jié)而論,卻與史實差距很大,甚至全是作家的想象和虛構(gòu)。《三國志·魯肅傳》關(guān)于關(guān)羽赴會一事,只有以下簡略的記載:“肅邀羽相見,各駐兵五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并寫關(guān)羽部下駁斥魯肅說:“土地者,惟德所在,何索之有?”關(guān)漢卿為什么撇開這些現(xiàn)成的資料不用而創(chuàng)造性地將“諸將軍單刀俱會”改為關(guān)羽單刀赴會呢?將以德?lián)歉臑榍G州是漢家基業(yè)來駁斥魯肅呢?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這就是為了著重突出關(guān)羽豪邁、剛強的英雄氣概。后一個問題,則必須聯(lián)系金元交替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予以解釋。蒙古貴族的鐵騎入侵中國北方后,土地大片荒蕪,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漢族人民的地位遠在蒙古人、色目人之下,第一次蒙受如此重大的屈辱和災(zāi)難,無論生活上還是精神上,其痛苦絕不亞于兵荒馬亂、群雄紛爭的三國時代。關(guān)漢卿通過戲劇創(chuàng)作,借歷史影射現(xiàn)實,哀嘆漢家祖宗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反對將其拱手讓給敵人,滿懷深情地歌頌保衛(wèi)祖宗基業(yè)的三國英雄關(guān)云長,以激起人民對漢家基業(yè)的懷念,鼓舞觀眾為重興家邦學習關(guān)羽的英雄氣概和堅韌不拔的斗爭精神。可以想見,在當時的戲劇舞臺上,演員反復高唱“漢家”的贊歌,對蒙古貴族和漢族敗類的打擊將是多么沉重! 對民族感情的復蘇、民族意識的覺醒將會產(chǎn)生多么巨大的鼓動力量!
上一篇:古代神話·淮南子《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朱琦詩《關(guān)將軍挽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