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滿江紅 江行,簡楊濟翁、周顯先。》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②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③吳楚地,東南坼。④英雄事,曹劉敵。⑤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⑥嘆人生、哀樂轉相尋,今猶昔。⑦
【注釋】 ①簡:書信;這里作動詞用,指寄信。楊濟翁、周顯先,見前《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注①。②“能消”句:語出《世說新語·方正》:“阮遙集(孚)好屐,……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緉(liang亮):一雙。屐(ji基):登山用的木鞋。③“三十九年非”句:套用《淮南子·原道訓》:“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一語。作者寫此詞時三十九歲。④“吳楚”二句:化用杜甫《登岳陽樓》詩:“吳楚東南坼”。坼(che徹):裂開。⑤“英雄”二句:語本《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曹公(操)從容謂先主(劉備)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⑥“樓觀”句:化用蘇軾《送鄭戶曹》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甫:剛,才。⑦轉相尋:輾轉循環。
【譯文】 清溪和峰巒不斷從眼前掠過去,可怪啊,這好象是我曾經游賞之地!記得我當年走遍了大江南北,回想起來,那情景就象發生在夢里。我向往那些風景優美的地方,直須拄上手杖去盡情地游歷。想一想我這短暫的一生,還能再消耗幾雙登山的木屐?可笑我風塵勞苦,虛度三十九歲,長年在南方做客,難回故里。
這東南一帶景象壯闊,是古代吳楚二國的分疆之地。在這里我緬懷孫權的霸業,配做他對手的只有那一代英雄曹操劉備。往古英雄的業跡哪里去了?早被西風吹個精光,一點不留痕跡。登高的樓閣剛剛建成,我卻要離去;抗金的旗幟還未收卷,我已頭白鬢稀!可嘆人間,悲哀與歡樂總是輾轉循環,今天發生的事情就象往昔!
【集評】 明·卓人月、徐士俊:“長使英雄淚滿襟。”(《古今詞統》卷十二)
清·陳廷焯:“悲壯蒼涼,卻不粗鹵。改之、放翁輩,終身求之不得也”。(《詞則》)
近代·俞陛云:“《滿江紅》詞易于縱筆,以稼軒才之氣,更如陣馬風檣。但豪放則易近粗率,此作獨疏爽而兼低回之思。‘佳處’二句深表同情。余生平所歷勝境,回味猶甘,而重游無望,知佳處經須攜杖,不可使清景如追逋也。下闋非特俯仰興亡,即尋常之丹雘未竟,已鐘鼓全非者,不知凡幾,真閱世之談。‘今猶昔’三字尤雋。后之感今,猶今之感昔耳。”(《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現代·俞平伯:“辛另一篇《南鄉子·北固亭有懷》:‘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上兩句與本篇同,下句更轉一意,曹劉是敵手,而孫權能敵曹劉,遂成三分之局。本篇雖未點明孫氏,亦有此意。”(《唐宋詞選釋》下卷)
【總案】 此詞與前選《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作于同一時期,同樣是寫給楊、周二位友人的。前一首的身世家國之感從今昔對比中展現,本篇主題相近,卻側重觸物興感,抒寫此時此地的牢騷。《滿江紅》一調宜寫壯志豪情,然“放”過頭了易流于僨張叫囂。此詞卻于疏放伉爽中濟以低徊掩抑之思,故能深沉悲慨,沁人肺腑。
上一篇:康與之《滿江紅杜鵑》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