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
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fā)。
送人發(fā),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
這是首融情于景的送別、思鄉(xiāng)的樂府詩。題名《湘江曲》,點明它是作者羈留湘地時所寫的。張籍對待朋友熱情誠懇,送別友人時依依不舍,情深意切;同時象他在題為《薊北旅思》的詩中所寫的那樣,“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也引起了自己的鄉(xiāng)思。
首句“湘水無潮秋水闊”,寫的是眼前景,點明送行的地點和季節(jié)。湘江無風(fēng)無浪,江面顯得十分開闊,雖然已是秋天,景色還可人意。然而友人將從此別去,又有什么興致賞玩呢?這里用的是反襯法,說江水無潮,正反襯出詩人的心潮難平,江面開闊正反襯詩人心情的郁結(jié)。語淺情深,看似平常然而奇崛。秋天是最容易撩起旅人情思的,面對友人即將由此而歸的浩淼湘水,詩人怎能不心潮起伏而感慨無邊!第二句用平淡而冷靜的語調(diào)點出送別的時間,朋友是在“月落”之際即將黎明時出發(fā)的,雖直敘其事,但“月落”二字也正映襯出詩人當(dāng)時的黯淡心態(tài)與茫然神思。緊接著連用兩個短句“送人發(fā),送人歸”,為送別的濃烈意緒作了充分的宣泄。“發(fā)”、“歸”二字似是重復(fù),深入體會則區(qū)別自見,“發(fā)”是友人的乘船剛離岸埠,“歸”是愈行愈遠,走向歸途。詩人佇立湘水之濱目送著友人的乘船遠去,最后映入眼簾的只是一片茫茫的白蘋和飛起的鷓鴣。“白蘋”是一種水中的浮草,暗與首句的“湘水”、“秋水”遙應(yīng);“茫茫”既是寫白蘋的一望無際,也暗襯詩人送走友人后的孤獨、悵惘的茫然情懷。“鷓鴣”是一種鳥,古人認為它的鳴叫聲象“行不得也哥哥”,因此行旅之人常由于它的鳴聲而引起無限鄉(xiāng)思。所以這“鷓鴣飛”三字既寓挽留友人的情意,也兼有詩人自己由于送別好友而逗引起的無限鄉(xiāng)思,語淺意深,耐人尋味。
上一篇:《湘中·韓愈》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滁州西澗·韋應(yīng)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