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法曲獻仙音 聚景亭梅次草窗韻》
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痕清淺。②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記喚酒尋芳處,盈盈褪妝晚。③ 已銷黯。況凄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④荏苒一枝春,恨東風、人似天遠。⑤縱有殘花,灑征衣、鉛淚都滿。⑥但殷勤折取, 自遣一襟幽怨。⑦
【注釋】 ①聚景亭:按南宋都城臨安有聚景園,聚景亭當在聚景園中。宋·董嗣杲《西湖百詠》注云:“聚景園在清波門外。阜陵致養北宮,拓圃西湖之東,斥浮屠之廬九,曾經四朝臨幸,繼以諫官陳言,出郊之令遂絕。園今蕪圯,惟柳浪橋、花光亭存。”聚景園以梅著稱。周密原作為《法曲獻仙音·吊雪香亭梅》,載《絕妙好詞》卷七。②層綠:指綠梅。《群芳譜》:“綠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絳紫色,惟此純綠,枝梗亦青,特為清高。”峨峨:層疊狀。纖瓊:細玉,此喻白梅。壓:近也。此言叢梅倒映清波之上,似與水波緊貼。姜白石《疏影》詞:“千樹壓,西湖寒碧。”③盈盈:美好貌,指人之風姿儀態。《古詩十九首》之二:“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④近來離思:綜觀上下文及王沂孫現存詞作,此離思似指對被征至元大都的陳君衡諸友人的思念。明月夜深歸輦,即指他們當日賞游聚景亭梅歸來之情景。如以重游御苑觀之,則據元·劉一清《錢塘遺事》卷:載:“(寧宗)嘗幸聚景園,晚歸,都人觀者爭入門,蹂踏有死者。上聞之深悔,自是不復出。”因輦有王者之車之意。《通典·禮典》:“夏后末代制輦。秦為人君之乘,漢因之。” ⑤荏苒:柔弱貌。晉傅咸《羽扇賦》:“體荏苒以輕弱。”“荏苒”二句,反用驛寄梅花典事,見《高陽臺》“駝褐輕裝”詞注④、該詞亦有“想如今、人在龍庭,初勸金卮。一枝芳信應難寄”之語。“一枝春”語本陸凱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人似天遠”,可與“人在龍庭”互參。⑥鉛淚:語本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憶君清淚如鉛水。”“縱有”三句,可與《高陽臺》:“歸來依舊秦淮碧,問此愁、還有誰知?”互參。⑦“但殷勤”二句,可與《水龍吟·牡丹》“怎如一朵,幽人獨對,水邊竹際”互參。
【譯文】 層層綠萼梅峨峨相疊,叢叢白梅細碎瑩潔,皎皎如玉,倒壓接映著清淺的波痕。年華流逝如過眼煙云,再次重睹這動人幽意的清景,已經換卻幾度陽春。追尋昔日尋賞梅花喚酒助興的地方,已如盈盈盛妝殘褪的遲暮佳人。
這情景已使人黯然神傷,何況更令人凄涼的,是近來友人辭國別家的意緒,想來他們或許不再思戀昔日故國游賞、明月照著深夜歸來的車輦的美好情景。報春的一枝梅花,已經荏苒凋殘,恨春風匆匆歸無情,故人卻仍遠在天邊。縱使他趕在春盡之前歸來賞花,殘花有情依依飄灑塵衣,卻使人灑落滿襟物是人非的鉛淚。還是權且殷勤折取一枝寄與友人,自遣一襟幽怨。
【集評】 清·陳廷焯:“‘翠華不向苑中來,可是年年惜露臺。水際春風寒漠漠,官梅卻作野梅開。’高似孫《過聚景園》詩也,可謂凄怨。碧山《法曲獻仙音》……較高詩更覺凄婉。”(《白雨齋詞話》卷二)
【總案】 此詞較高似孫詩更覺凄婉的原因,在于高詩“官梅卻作野梅開”的物象與寄意之間的象征關系是單純的,而碧山詞的象征關系卻是復合的。今昔迥異的聚景亭梅聚賞情景,傳達的不僅是今昔盛衰之痛,更有對故人離散、另謀稻糧的痛切勸諫之情,以及潔身自勉之意。數重意蘊渾然寓于特定情景意象之中,自然更覺其凄婉。
上一篇:陳人杰《沁園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洞仙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