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浮溟渤,元戎棄鏌铘(罷官)。漁竿吾道在,鷗鳥世情賒。玄發他鄉換,滄洲此路遐。泝沿隨桂楫,醒醉任松華。離別誰堪道,艱危更可嗟。兵鋒搖海內,王命隔天涯。鐘漏移長樂,衣冠接永嘉。還當拂氛祲,那復臥云霞(屬對工渾)。溪路漫岡轉,夕陽歸鳥斜。萬艘江縣郭(淮南),一樹海人家。揮袂看朱紱(罷官),揚帆指白沙(淮南)。春風獨回首,愁思極如麻。
“兵鋒”六句,一篇之警策。
【箋釋】
[從兄] 儲仲君《劉長卿詩編年箋注》云:此詩殘宋本(《劉文房文集》十卷)題作“送從兄昱罷官后之淮西”。 劉昱,《新唐書》卷七一《宰相世系表》曹州南華劉氏:“昱字士明,大理司直。”《新唐書》卷六五《方鎮二》:至德元載(756),“置淮南西道節度使,領義陽、弋陽、潁川、滎陽、汝南五郡,治潁川郡。”乾元元年(758),“淮南西道節度徙治鄭州,增領陳、潁、亳三州,別置豫許汝節度使,治豫州。”二年(759),“廢淮南西道節度使,以陳、潁、亳隸陳鄭。是年復置淮南西道節度使,領申、光、壽、安、沔、蘄、黃七州,治壽州。”又同書卷六八《方鎮五》:至德元載“置淮南節度使,領揚、楚、滁、和、壽、廬、舒、光、蘄、安、黃、申、沔十三州,治揚州。尋以光州隸淮西。”考詩意,劉昱乃罷淮南幕至淮西,詩題作“送從兄昱罷官后之淮西”為是。詩云“兵鋒搖海內,王命隔天涯。鐘漏移長樂,衣冠接永嘉”、“春風獨回首”,當系兩京陷沒時所作,時在至德二載(757)春。
[溟渤] 溟海和渤海。多泛指大海。鮑照《代君子有所思》:“筑山擬蓬壺,穿池類溟渤。”浮溟渤,即“乘桴海上”。《論語·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意謂避世隱遁。劉昱罷官,乃被迫隱遁,故曰“何事浮溟渤”。
[元戎] 《詩經·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啟行。”朱熹集傳:“元,大也;戎,戎車也。”亦指代主將。徐陵《移齊王》:“我之元戎上將,協力同心,承稟朝謨,致行明罰。” 鏌铘,《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請干將鑄作名劍二枚。干將者,吳人也,與歐冶子同師,俱能為劍。”“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劍……于是干將妻乃斷發剪爪投入爐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邪。”后以干將、鏌铘泛指寶劍。此處以鏌铘指劉昱。此句謂劉昱被罷官。
[漁竿] 釣魚的竹竿。多作垂釣隱居的象征。唐岑參《初授官題高冠草堂》:“祗緣五斗米,孤負一漁竿。”
[鷗鳥] 見本書卷一劉長卿《負謫后登干越亭作》注。此處謂有隱居出世之情,縱任大化,了無機心。
[桂楫] 即“桂棹”。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王勃《上劉右相書》:“荷裳桂楫,拂衣于東海之東;菌閣松楹,高枕于北山之北。”,泝同“溯”,逆流而上。沿,順流而下。
[松華] 即“松花酒”。用松花釀的酒。岑參《題井徑雙溪李道士所居》:“五粒松花酒,雙溪道士家。”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實一》:“唐《原化記》:有老人訪崔希真,希真飲以松花酒。老人云:‘花澀無味。’以一丸藥投之,酒味頓美。”
[王命] 帝王的命令、詔諭。《尚書·康誥》:“惟成惟虐,大放王命。”《史記·楚世家》:“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長樂] 即長樂宮。西漢高帝時,就秦興樂宮改建而成。為西漢主要宮殿之一。漢初皇帝在此視朝。惠帝后,為太后居地。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郊漢長安故城東南隅。《三輔黃圖》卷二:“長樂宮,本秦之興樂宮也,高皇帝始居櫟陽。七年,長樂宮成,徙居長安城。《三輔舊事》《宮殿疏》皆曰:興樂宮,秦始皇造,漢修飾之,周回二十里,前殿東西四十九丈七尺,兩杼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長樂宮有鴻臺,有臨華殿,有溫室殿,有信宮、長秋、永壽、永寧四殿。高帝居此宮,后太后常居之。孝惠至平帝,皆居未央宮。《漢書》宣帝元康四年,神爵五采以萬數集長樂宮,五鳳三年,鸞鳳集長樂宮東闕中樹上。王莽改長樂宮為長樂室,在長安中近東直杜門。”此句謂兩京陷沒。
[衣冠] 衣和冠。古代士以上人戴冠。代指搢紳、士大夫。《漢書》卷六〇《杜欽傳》:“茂陵杜鄴與欽同姓字,俱以材能稱京師,故衣冠謂欽為‘盲杜子夏’以相別。”顏師古注:“衣冠謂士大夫也。” 永嘉,西晉懷帝司馬熾年號,公元307—313年。《晉書》卷五《愍帝紀》:“帝之繼皇統也,屬永嘉之亂,天下崩離。”又,同卷《懷帝紀》:永嘉五年六月,“劉曜、王彌、石勒同寇洛川,王師頻為賊所敗,死者甚眾……劉曜、王彌入京師。帝……欲幸長安,為曜等所追及。曜等遂焚燒宮廟,逼辱妃后……百官士庶死者三萬余人”。“帝蒙塵于平陽,劉聰以帝為會稽公。”同書六五《王導傳》:“俄而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晉元帝渡江,建都建業(今南京),中原士族相隨南逃,史稱“衣冠南渡”。劉知幾《史通》卷五《因習》:“異哉,晉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陽蕩覆,衣冠南渡,江左僑立州縣,不存桑梓。”此句用以借指安史之亂中原士庶避亂南奔之事。
[氛祲] 指預示災禍的云氣。比喻戰亂、叛亂。沈約《王亮王瑩加授詔》:“內外允諧,逆徒從慝,躬衛時難,氛祲既澄,并宜光贊緝熙,穆茲景化。”駱賓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賊諾沒楊虔柳露布》:“飛塵埃而匝地,白日為之晝昏;掃氛祲以稽天,滄溟為之晦色。”
[臥云霞] 亦作“臥云”,喻指隱居。白居易《酬元郎中書懷見贈》:“終身擬作臥云伴,逐月須收燒藥錢。”
[朱紱] 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紅色絲帶。《文選·曹植〈責躬〉》:“冠我玄冕,要我朱紱。”李善注:“《禮記》曰:‘諸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倉頡篇》曰:‘紱,綬也。’”此句謂罷官。
[白沙] 即受淮南西道節度節制之黃州白沙關。《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黃州黃陂縣”:“白沙關,西至大關六十里,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北至光州界二十五里。”《方輿勝覽》卷五〇“光州”:“五關,在光山縣西南,一曰白沙,二日土門,三曰斗木嶺,四曰黃土嶺,五曰修善嶺,又見黃州。”此句謂劉昱西行往淮南西道。
上一篇:《聽笛歌留別鄭協律》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初貶南巴至鄱陽題李嘉祐江亭》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