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②萬歲山前珠翠繞,③蓬壺殿里笙歌作。④到而今、鐵騎滿郊畿,⑤風塵惡。⑥ 兵安在,膏鋒鍔。⑦民安在,填溝壑。⑧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⑨一鞭直渡清河洛。⑩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11)
【注釋】 ①黃鶴樓:故址在今武漢市長江大橋武昌橋頭。據(jù)《南齊書·州郡志》載,黃鶴樓因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而得名。而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則說,費文祎登仙,曾駕黃鶴在此憩息,故名黃鶴樓。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昔黃鶴樓。” ②鳳樓龍閣:指北宋汴京皇宮內(nèi)雕有龍鳳等彩飾的樓閣。李煜《破陣子》:“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③萬歲山:一名艮岳,在汴京城東北。宣和四年(1122)建成。“花石綱”即運往京城修艮岳。據(jù)王明清《揮麈后錄》卷二載,徽宗“登極之初,皇祠未廣,(茅山道士劉)混康言京城東北隅地葉堪輿,倘形勢加以少高,當有多男之祥。始命為數(shù)仞岡阜,已而后宮占熊(生子)不絕。上(徽宗)甚以為喜,由是崇信道教,土木之工興矣。一時佞幸,因而逢迎,遂竭國力而經(jīng)營之,是為艮岳。宣和壬寅歲始告成。”山周十余里,內(nèi)亭臺樓閣,奇花異石,不可勝計。徽宗有《御制艮岳記》,李質(zhì)、曹組各有《艮岳賦》并共作《艮岳百詠詩》以記其詳。記、賦、詩俱存《揮麈后錄》卷二中。④蓬壺殿:當指北宋故宮內(nèi)的宮殿。萬歲山之北有蓬壺堂(參周城《宋東京考》卷十七《山岳·艮岳》),似非指此。⑤鐵騎:指金兵。郊畿:京城四周的廣大地區(qū)。⑥風塵:指戰(zhàn)亂。杜甫《贈別賀蘭铦》詩:“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 ⑦膏:血污,用作動詞。鍔:劍刃。⑧溝壑:溪溝山谷。杜甫《醉時歌》:“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 ⑨請纓:請戰(zhàn)立功。典出《漢書·終軍傳》。纓:繩索。⑩河洛:黃河與洛水。泛指中原地區(qū)。(11)漢陽:宋代鄂州(治所在今武漢市武昌)又稱漢陽郡。當時作者駐兵于此。
【譯文】 我登上黃鶴樓遙望中原,一片荒草煙霧籠罩著許多城廓。想從前,鮮花遮映綠柳夾護著汴京皇宮內(nèi)的亭臺樓閣。萬歲山前圍滿了佩戴珠寶翠玉的宮女,蓬壺殿里回蕩著動聽的笙歌弦樂。如今金人的兵馬遍布在汴京周圍,燒殺掠搶時艱勢惡。
我們的戰(zhàn)士在哪里,他們的生命鮮血浸透了敵人刀劍的鋒鍔。我們的百姓在何處?他們的尸體填滿了山中的溪谷。憤恨啊江山依舊,而昔日繁密的村莊如今已稀疏寥落。要等到何時,我才有殺敵報國的機會,率領精銳部隊揚鞭躍馬,收復中原澄清黃河洛水的污濁。到那時勝利歸來,再開懷暢游漢陽鸚鵡洲,也騎上仙人的黃鶴。
(湯俊峰譯)
【總案】 紹興八年(1138)春,岳飛奉命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部回鄂州屯駐。此前他曾上奏朝廷,請求乘金人廢立偽齊劉豫之機,乘敵不備,“長驅(qū)以取中原”,未被獲準。作者登上黃鶴樓,目睹國家殘破已多年,人民慘遭屠戮,自己欲率兵北伐中原、拯救民族的苦難卻又請纓無路,不覺憤懣填胸,遂作此詞。作此詞時,岳飛的心境不似作《滿江紅·寫懷》時那么激烈沸騰,而以比冷靜的態(tài)度沉思、默察著國家命運的今昔變化,體現(xiàn)出英雄個性氣質(zhì)中深沉冷靜一面。此詞在內(nèi)容上與張元干的兩首《賀新郎》詞有相近之處,都表現(xiàn)出對民族命運的關注和殺敵報國的豪情,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xiàn)實感。但岳飛畢竟是一軍統(tǒng)帥,他的壯懷能落實到“提銳旅”北定中原的具體行動上。這又反映出創(chuàng)作主體的角色身份的差異也必然帶來詞作內(nèi)容和個性風格的差異。
上一篇:辛棄疾《滿江紅江行,簡楊濟翁、周顯先。》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戴復古《滿江紅赤壁懷古》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