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漢宮春 會稽蓬萊閣懷古》
秦望山頭,看亂云急雨,倒立江湖。②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③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④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⑤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云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⑥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⑦
【注釋】 ①會稽:今浙江紹興。作者當時任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蓬萊閣:古時會稽名勝,五代時吳越王錢镠所建,南宋時其八世孫端禮重修。故址在今紹興臥龍山下。②秦望山:在會稽東南四十里。秦始皇曾登此山以望東海,并令李斯刻石紀念,故后世名之為秦望山。③“不知”二句:語出《莊子·天運》:“云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④天籟(lai賴):大自然的音響,這里指風聲。竅:洞穴。⑤若耶溪:河名,在會稽南二十多里,為西施浣紗之所。美人:指西施。“麋鹿姑蘇”:是說使姑蘇臺(在今江蘇蘇州)變成野獸棲息的廢墟;意指吳國滅亡。春秋時,越王勾踐進獻西施給吳王夫差,夫差為之筑姑蘇臺,常與西施游晏其上。伍子胥苦諫無效,吳國終于滅亡。《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伍被悵然曰:‘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臣今亦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 ⑥歲云暮矣:語出《詩經·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歲聿云莫。”莫,同暮。指一年將盡了。云:語助詞。暮:晚,將盡。“問何不”句:語出《詩經·小雅·鹿鳴》:“我有佳賓,鼓瑟吹笙。”瑟、竽皆樂器名。⑦王亭謝館:王、謝為東晉豪門大族,多居會稽,王羲之曾宴集蘭亭,謝安曾隱居東山。此處泛指王、謝二族在會稽一帶的遺跡。
【譯文】 仰望秦望山頭,但見云翻雨急,氣勢掀天蓋地,有如江湖倒立。一時真叫人分辨不清,天空何處是云,何處是雨?一會兒,萬里長空,清潔如洗,西風把雨云驅趕得無影無跡。我在明亮的月光下回頭傾聽,風聲在半空呼嘯而起,它引動大地上千萬個洞穴,一齊發出大聲號叫,音響久久不息。
是誰從若耶溪上把西施弄去給吳國,使得姑蘇臺變成了麇鹿棲息的廢墟?直到今天,會稽的人們還在盼望,盼望著西施能夠乘船回到故里。唉,這一年就快過完了,有人問我:為何不彈奏樂器盡情歡娛?您難道還沒有看見:當年王謝二家的亭館只剩下殘垣敗壁?煙霧籠罩著冷清的樹林,只有烏鴉在悲涼地哭泣!
【集評】 明·卓人月、徐士俊:“當其落筆風雨疾”。(《古今詞統》卷十 )
近代·俞陛云:“前半寫景,后半書感,皆極飛動之致。寫風雨數語,有云垂海立氣概。下闋慨嘆西子,徒沼吳宮而美人不返,悲吳宮兼惜美人,此意頗新警。后更言‘王亭謝館’同付消沉,寧獨五湖人遠!感嘆尤深。蓬萊閣為越中勝地,秦少游、周草窗皆賦詩詞。此作高唱入云,當以銅琵鐵板和之。”(《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詞是嘉泰三年(1203)秋所作。當時作者正在紹興知府兼漸東安撫使任上,已屆六十四歲高齡。暮年作詞,情懷蒼涼,感慨深沉,然筆力仍復遒勁,技藝十分老辣。前半寫景,氣象宏闊,風雨數語,寫出極雄偉的云垂海立之勢,極飛動之致。后半書感,氣氛變得凝重而沉郁,寫出了吊古傷今的悲涼情緒,所用古事,隱含對南宋現實的諷喻與擔憂。
上一篇:劉辰翁《永遇樂》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