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簟迎風早,空城澹月華。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節候看應晚,心期臥亦賒1。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
三、四新警。
【校記】
1.亦,《全唐詩》一作“正”。
【箋釋】
[程延] 不詳。
[長簟] 竹席。唐韋應物《雨夜感懷》:“獨驚長簟冷,遽覺愁鬢換。”
[空城] 指城市月夜寂靜無人。庾信《象戲賦》:“若方鏡而無影,似空城而未居。”江淹《休上人怨別》:“露彩方泛艷,月華始徘徊。”
[星河] 星辰。李白《和盧侍御通塘曲》:“忽有一鳥從天來,月出青山送行子。四邊苦竹秋聲起,長吟白雪望星河。”庾信《奉報趙王出師在道賜詩》:“雨歇殘虹斷,云歸一雁征。”
[砧杵] 謂搗衣。古時洗衣后搗杵衣物,去掉其上的衣堿。何遜《贈族人秣陵兄弟》:“蕭索高秋暮,砧杵鳴四鄰。”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節候] 時令氣候。《南齊書》卷三二《褚炫傳》:“從宋明帝射雉,至日中,無所得……炫獨曰:‘今節候雖適,而云露尚凝,故斯翚之禽,驕心未警。’”
[心期] 心中相許。陶潛《酬丁柴桑》:“實欣心期,方從我游。”王勃《山亭興序》:“百年奇表,開壯志于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于下走。”引申為心愿,心意。羅隱《讒言·越婦言》:“通達后,以匡國致君為己任,以安民濟物為心期。”陸淞《瑞鶴仙》:“待歸來先指花梢教看,卻把心期細問。”
【輯評】
《瀛奎律髓》卷二九方回評:“砧杵夜千家”,必旅中。紀昀評:何必旅中方有砧聲?此說固甚。又:三、四清遠纖秀,通體亦皆清妥。又:結和字密。查慎行評:“秋”、“夜”二字極尋常,一經爐錘,便成詩眼。許印芳評:“已”字復。
《四溟詩話》卷四:韓翃《秋夜即事》:“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安慶王西池《重九前一夜》:“樹聲喧一枕,秋色冷千家。”此聯與韓出一機杼,織組自別。
《秋窗隨筆》:韓翃:“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崔峒:“清磬度山翠,閑云來竹房。”……此等句無點煙火氣,非學力能到,宿慧人遇境即便道出。
《葚原詩說》卷一:五字為句,有上二下三,上三下二,上一下四,上四下一,上二下二中一,上二中二下一,上一中二下二,上一下一中三,凡八法……上二中一下二,如“旌旗朝朔氣,笳吹夜邊聲”(杜審言),“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韓翃)……此皆以五字成句,而句中有讀者也。
又:詩句中有眼,須煉一實字,句便雅健。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韓翃)……此皆第三字致力也。
上一篇:《柏林寺南望》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壽州陳錄事》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