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酹江月 和》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①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②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③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④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⑤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⑥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⑦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⑧
【注釋】 ①能:同“恁”。如許,這樣。蛟龍:指英雄豪杰。池中物:比喻蟄居一隅,無遠大抱負的人。《三國志·周瑜傳》:“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元:同“原”。②牢愁:愁悶。那更:何況又。③橫槊賦詩:蘇軾《前赤壁賦》中說曹操破荊州、下江陵時,“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槊:長予。登樓作賦:指王粲滯留荊州時作《登樓賦》,寄托鄉關之思和離亂之感。空中雪:指似雪花般飄過、消失。④江流二句:喻抗敵復國事業像江河流水般奔騰不息,必定后繼有人。方:將。⑤堪笑:可笑。一葉飄零:指乘舟被押送北上。重來淮水: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出使元營被拘。伺機逃脫后,“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指南錄后序》)。此次被押送北去,再經淮水,故云。⑥丹心難滅: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汗青照丹心。” ⑦去去:越離越遠。龍沙:見劉辰翁《沁園春·送春》注① 一線青如發:蘇軾《澄邁驛通潮閣》:“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⑧杜鵑句:唐崔涂《春夕》:“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相傳周末蜀國君主望帝(名杜宇)死后魂魄化為鳥,名杜鵑,哀啼泣血。文天祥《金陵驛》詩:“從今別卻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
【譯文】 天地這樣的空闊廣大,算來英雄豪杰,本來就不是局處一隅的池中之物。風雨交加,愁悶無處傾訴。更那堪四壁秋蟲喁喁。曹孟德橫槊題詩,王仲宣登樓作賦,古來萬事,皆如空中飄雪,一去不復。大江如此奔流不息,將來還會有英杰輩出。
可笑我乘一葉扁舟,四處飄零,又一次來到淮河,正當涼風送爽之初。攬鏡自照、青春老盡,只有耿耿忠心,難以泯滅。越離越遠,直到塞外杳無人煙的龍沙荒野。回首遙望故國山河,唯見青山隱隱,如同一發相接。老朋友應該想見,殘月映照,枝上杜鵑啼血。
【總案】 文天祥被押送大都,同往的有同鄉好友鄧剡。至南京,鄧剡因病留寓天慶觀就醫。臨別之際,鄧作《念奴嬌·驛中言別》送文天祥,文天祥以此詞作答。兩詞皆用蘇軾赤壁懷古詞韻,悲憤難忍,慷慨激昂。文天祥在宋末領導抗元斗爭。出生入死,中流砥柱。屢遭挫折,壯心不已。其心胸和氣度非常人可比。表現在這首詞里,那洶涌澎湃的激情、高昂激揚的斗志、堅定不移的信念、寧死不屈的品質,皆超越眾人之上,成為南宋末年愛國詞人作品中的洪鐘巨響。作品在生與死的矛盾沖突中,逐層展示自我心靈世界。敘說眼前,設想將來,展望前景,任思緒自由馳騁。通篇直抒胸臆,不假雕飾,將抒恨與言別融為一體。運用典故,亦自然貼切。悲壯淋漓,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上一篇:文天祥《酹江月南康軍和蘇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清照《醉花陰》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