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賢叔牙》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見“管仲相齊”條。又,《列子》卷六《力命》:“管仲與召忽奉公子糾奔魯,鮑叔(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孫無知作亂,齊無君,二公子爭入。管夷吾與小白戰于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小白既立,脅魯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鮑叔牙謂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國。’桓公曰:‘我仇也,愿殺之。’鮑叔牙曰:‘吾聞賢君無私怨。且人能為其主,亦必能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魯,歸之齊。鮑叔牙郊迎,釋其囚。桓公禮之,而位于高國之上。鮑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國政,號曰‘仲父’,桓公遂霸。”又,《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又,《史記正義》:“《國語》云:“齊桓公使鮑叔為相,辭曰:‘臣之不若夷吾者五:‘寬和惠民,不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不若也;忠惠可結百姓,不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不若也;執枹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不若也。’”
【釋義】管仲與鮑叔牙原是朋友,一事公子糾,一事公子小白。為爭王位,管仲曾射過小白一箭。小白即位后,后世稱齊桓公。鮑勸桓公用管仲,桓公接受這一建議,擯棄前嫌,重用管仲,齊國大治,成為霸主。后人推崇鮑叔牙知人善薦舉。
【例句】朝廷內怨煞薦賢的叔牙,林泉下傲煞操琴的伯牙,磻溪下老煞釣魚的子牙。(王子一雜劇《劉晨阮肇誤入桃源》第一折)〔那吒令〕這一句是針砭時政的唱詞,肯舉賢能的,像鮑叔牙那樣的人,遭人埋怨。
上一篇:元曲典故《羯鼓》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葭管灰飛》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