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清·[中呂] 朝天子
周德清
秋夜客懷
月光,桂香,趁著風飄蕩。砧聲催動一天霜①,過雁聲嘹亮②。叫起離情,敲殘客況③,夢家山身異鄉。夜涼,枕涼,不許離人強④。
【注釋】 ①砧聲:搗衣聲。砧: 搗衣石。古人于秋日搗練帛以制冬衣寄遠人。②過雁: 飛過的鴻雁。《漢書·蘇武傳》: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 謂雁能送信,因指書信。③敲殘客況: 砧聲使游子景況更為凄涼。④強: 去聲,同“犟”。
【鑒賞】 “秋夜客懷” 這一主題并不新鮮,唐宋詩詞中有不少這一類的吟唱。杜甫的《秋興八首》,蘇軾的《永遇樂·明月如霜》 都可以說是 “秋夜客懷” 的名篇。但周德清用散曲小令寫此舊題,體現詞密曲疏的散曲特點,就別有一點新意。
桂花飄香,秋意正濃,正是“三秋桂子” 時節。月光如水,清幽明亮,此時此刻,游子的思鄉之情也仿佛隨著桂香的飄蕩飛向了遠方……。夜深人靜時,砧聲動人心,砧聲是心聲,也是情聲。“砧聲” 在歷代文人騷客筆下都是和愁思連在一起的,如果再伴上朗朗的月色,就更能勾起游人們的愁緒。李白的《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復還來”,都是用砧聲和月光來描寫愁思的極好的例子。“砧聲催動一天霜”,作者在此用 “催動” 二字,尤為空靈,化無靈之砧聲為有靈之物。“催動” 是作者所感,而 “一天霜” 既是景語,也是情語,它是游子凄寒心境的真實寫照。是啊! 明月當空,寒霜滿天,砧聲隨風送入耳中,此情此境,怎能不倍增游子思鄉的愁苦呢? 明月、寒霜、砧聲,已使游子不堪,夜深人靜,清亮的雁鳴又如千斤重錘敲在游子的心上。思鄉情切,只能求之于夢寐,即或果然成夢,也不過是理想之寄托、希望之幻化而已,又何況 “夜涼”“枕涼” 根本不眠無從成夢呢? 所謂 “夢家山” 本就是不現實的想法,而“身異鄉” 卻是難以改變的現實處境。“夜涼” “枕涼” 連用兩個“涼” 字既扣 “秋夜” 之主題,又集中表現了游子客居異鄉極度孤獨寂寞和凄苦的心境。
此曲寫秋夜,攝取的對象甚多: 月、桂、風、霜、雁、砧等等,但只作點染,并不鋪展,雖繁多,卻不擁擠雜亂,既將秋夜景象表現得充實,又顯出一種疏朗的風致。寫“客懷”卻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既寫外界環境對游子內心感情的引發與牽制,又寫游子秋夜懷鄉不能自制的情感迸發,形成了凄清動人的藝術境界。
上一篇:張可久·[中呂]朝天子·湖上|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張可久·[中呂]紅繡鞋·虎丘道士|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