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望江怨》
東風急,惜別花時手頻執,羅幃愁獨入。②馬嘶殘雨春蕪濕,倚門立。③寄語薄情郎,粉香和淚泣。④
【注釋】 ①望江怨:詞調名。始見《教坊記》,又見《花間集》。作者極少,其平仄則以牛嶠此詞為準。②羅幃:帳子。③春蕪:叢生的雜草。④薄情郎:牛嶠的《憶江南》亦有“不是鳥中偏愛爾,為緣交頸睡南塘,全勝薄情郎。”罵薄情郎不如被上所繡的交頸鴛鴦。
【譯文】 在那東風急吹、百花凋謝之季,你與我頻頻執手別去。我獨入羅帳、一懷愁緒。忽聞門外馬嘶,卻只有春雨淅瀝,將無邊的雜草淋浴。無力倚門凝視,憑誰寄語,告訴那薄情郎,當年你的心上人,如今粉香和淚泣!
(王 洪譯)
【集評】 宋·陸游:“盛唐遺音。”(《歷代詩馀》卷一一三引)明·湯顯祖: “‘疏雨濕春愁’、‘馬嘶殘雨春蕪濕,,皆集中秀句。‘濕’字俱下得天然。”(湯顯祖評本《花間集》卷二)
清·許昂霄:“有急弦促柱之妙。”(《詞綜偶評》)
清·況周頤:“昔人情語艷語,大都靡曼為工。牛松卿〔望江怨〕詞、〔西溪子〕詞,繁弦促柱間,有勁氣暗轉,愈轉愈深。此等佳處,南宋名作中,間一見之。北宋人雖綿博如柳屯田,顧未克辦。”(《餐櫻廡詞話》)
清·鄭文焯:“文情往復,雜寫景中,致足諷味。”(《花間集評注》引)
近代·俞陛云:“三十五字中次第寫來,情調凄惻。”(《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這是一首閨怨詞。唐、五代、兩宋詩詞中此類題材頗多,牛嶠此詞另辟新徑、別具一格。無論情節結構、布景造情、選調用韻均有特色。全詞三十五字七句,前三句寫惜別,中二句敘等待,收尾二句寄情思。“東風”、“花時”點明時序節令。一個“頻”字寫盡依依惜別、難分難舍、萬語千言之情;一個“愁”字畢現女主人公郁悶孤寂、恍惚不寧、哀痛幽怨之情態、心境。“殘雨春蕪濕”一語雙關,明寫淅淅瀝瀝的雨,隱含女主人公哭泣的淚痕,一個“濕”字,下得天然絕妙!層次井然,每個層次之間既有內在的聯系,又留下讓人聯想、思考的馀地。在布景造情方面,詞人妙筆生花,給我們勾勒出一幅幅深情的畫圖:暮春惜別圖、倚門望歸圖、和淚寄書圖。且以“倚門立”為中心,前寫對往事的追憶,后敘對未來的情思。失望、期待、離恨、怨憤,錯綜復雜,相互交織,文情往復,正是柔中有剛、勁氣暗轉。在選調用韻方面,《望江怨》不分片,三十五字七句用“急、執、入、濕、立、泣”六個入聲韻,正適宜于表現思婦的急切、失望、哀怨情愫,即所謂急弦促柱之妙。
上一篇:溫庭筠《更漏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