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李攀龍·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原文賞析
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誰向孤舟憐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嘉靖三十四年(1555)吳國倫(字明卿)因忤奸相嚴嵩,被貶江西按察司知事。時作者閑居濟南家中。此詩即是吳赴任途經濟南時所作。李攀龍是致力于學唐的詩人,這首七絕就神似唐音,可以出入李太白、王少伯之間。從中可以窺見作者熔鑄之功力。
詩一開始就極力烘托送別氣氛,意境音情皆類乎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這是初秋的渡頭,颯颯的是秋風吹動楓葉的聲音,使人聯想到“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口不勝愁”的名句。送客的時候,又遇到天雨,更令人悒郁愁絕了。“青楓颯颯雨凄凄”句中兩個疊詞“颯颯”,“凄凄”都有繪色繪聲的妙用。向行者所去的楚天望去,江天一片迷蒙。“秋色遙看入楚迷”,“遙看”二字點出目送遠方的情態,一個“迷”兼寫出細雨蒙蒙的景象和送行雙方心情的凄迷。在將氣氛烘托得很濃的基礎上,再轉入明快的抒情,是王昌齡的絕招,李攀龍此詩也是這樣作的。
“誰向孤舟憐逐客?”第三句一問提唱,點出行者及其謫遷的身份。同時把遭受政治打擊迫害者的孤獨困厄的處境和盤托出。“孤舟”是實有其物,又是遷客孤危之象征。“誰向”的一問,可見當時能公開表示支持同情正義者不多。反過來也見出作者不避嫌疑,公然對明卿表示同情,有雪中送炭的作用。在嚴嵩當道、恐怖的政治氣氛下,這種態度本身就是對權奸的一種反抗,不必挑明,彌足珍貴。由問句跌出最末七字,是個更耐人玩味的渾含詩句:“白云相送大江西。”這“白云”就是“白云一片去悠悠”的“白云”,它可以是游宦的一個象征;也可以是他的一個陪伴,就像“草色青青送馬蹄”的“草色”。雖然只說“白云相送”,事實上還有作者本人的目送,兩意疊加,就是李白所說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后三字“江西”前加一個“大”字,可不是隨便湊字數的。它可以讀作“大江——西”,意即江西,但又失去地理專用名詞的意味,成了一種景色,一個方向,可以喚起視覺印象。也可以讀作“大——江西”,那又直接是對朋友去向的一個贊美,也就是為朋友長志氣,對權奸投以蔑視。一位現代革命烈士遺詩寫道: “昨夜洞庭水,今宵漢口風; 明朝何處去?豪唱大江東。”末三字便是同一機杼。有了這個“大”字,才是“豪”唱的意味呢。
精心烘托氣氛,用提唱方式抒情,明快而含蓄的結尾,是此詩在藝術上成功的幾個要素。沒有對唐詩精研的功力,難達到如此高遠的境界。
上一篇:古詩《孫承宗·二月聞雁》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朱彝尊·云中至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