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節選)
〔梁州第七〕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1),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2),打馬藏鬮(3),通五音六律滑熟(4),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5)。你道我老也暫休(6),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7),曾玩府游州。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8),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9),飲的是東京酒(10),賞的是洛陽花(11),攀的是章臺柳(12)。我也會吟詩,會篆籀(13);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14);會打圍,會蹴踘(15);會圍棋,會雙陸(16)。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17)。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18),天哪,那期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19)!
【解析】《〔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是關漢卿所作一篇著名的散套。全套由〔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尾〕等四曲組成,這里節選二曲。這篇散套是關漢卿生平經歷、思想情緒的自白,對研究關漢卿的生平創作有重要意義。元王朝在蒙古貴族統治下,實行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對漢族知識分子尤加歧視。元朝初年,停止科舉多年,讀書人被視為賤民,有九儒十丐之說。讀書人沒有生活出路,只好與說書藝人、勾欄妓女相結合,成立書會,搬演雜劇。這使讀書人摒棄了功名利祿之想,而有玩世不恭之意。他們對現實的不滿,往往借雜劇和散曲創作表現出來。關漢卿是一位“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的才子,在當時也只能混跡歌兒舞女、瓦肆勾欄之中,“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這篇套數真實具體地描繪了關漢卿的生活情景,表現了一個書會才人的思想風貌和倔強性格。作品以尖利潑辣的語言,坦白爽利而不加雕飾地描述自己的生活和遭際。他本來是一個“會吟詩,會篆籀”的文士,可是在歧視知識分子的元代,他卻成了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一個堂堂男子漢,竟成了“錦陣花營都帥頭”。這個人生的悲劇,不是關漢卿個人墮落造成的,而是時代造成的。關漢卿毫無慚意地描繪自己“分茶攧竹,打馬藏鬮”,混跡煙花巷中生活的情景,本質上不是表現他個人品格的卑下和意志的消沉,而在于表現他與污濁黑暗現實的不妥協的精神,在于表現他憤世嫉俗的情緒。他把勾欄妓院的生活描繪得相當豐富浪漫,意在排解自己摒棄名利的苦悶徬徨。他多才多藝,沒有發揮之地,只能向煙花路兒上走。但他決不向現實低頭,他把自己比喻成是一粒“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堅強不屈,具有鮮明的個性,這是一個飽經風霜、歷盡磨難的男子的特殊性格。這套曲子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偉大戲劇家的生活風貌和內心世界,使我們今天借以想見其為人,頓生同情、崇敬與感慨。這套曲子,剖析描繪關漢卿自我,酣暢淋漓,不假雕飾。幾乎全用口語,勾勒出元代瓦肆勾欄中放蕩不羈、玩世不恭的文人生活的場景,極盡鋪排。描寫生動幽默,比喻活潑恰當,樸實而具文采,流暢而又嚴謹,豪放之中含著精細,不愧為巨匠的手筆。
上一篇:經典《〔仙呂·寄生草〕飲》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南呂·一枝花〕詠劍》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