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蝶戀花》
移得綠楊栽后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①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② 幾葉小眉寒不展,莫唱《陽關》,真個腸先斷。③分付與春休細看,條條盡是離人怨。④
【注釋】 ①宮腰:即楚腰、纖腰。《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后世即以楚腰泛指女子的細腰。青:指柳梢青綠色的嫩葉。②灞陵:古地名,本作“霸陵”,漢文帝劉恒陵墓,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東。霸陵附近有霸橋,為古人折柳送別處?!度o黃圖》六《橋》:“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③陽關:即“陽關三疊”,曲調名,又名《渭城曲》。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贝嗽姾笕霕犯?,為送別曲。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玉門關之南,因以為名。真個:真。④條條句:語出雍陶《題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譯文】 從外間移來一棵小小的綠楊,把它栽種在后院。在二月的春風里,她扭動青翠而細小的腰身,學著后宮美人的模樣舞姿翩躚。不象灞橋送別之地的柳樹任人攀折,柳枝如殘絲,柳綿如亂絮,翻飛在灞水的東西兩岸。
不過也有幾片葉兒在料峭的春寒里顰眉不展。且莫唱那令人傷感的三疊陽關,自個兒早已為離別而腸斷。請別再細看那春風里裊娜的柳絲,其實那已經不再是柳絲,而是離人的一縷一縷的幽怨。
【總案】 從漢代開始,便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柳者,留也。折柳贈別,于人為至情,于柳則無情極矣。灞陵乃著名的送別之地,這里的柳樹自不免攀折之苦。柳樹被移栽至后院,似乎免去了灞陵柳樹任人攀折的命運,實則不然。因為這里的主人也免不了離別,所以這后院的柳樹,也便有了同樣的幽怨。全詞似詠柳,又似在寫別情;似寫別情,又似在詠柳。亦真亦幻,即物即人,構思奇崛,令人三嘆!
上一篇:李清照《蝶戀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晏殊《蝶戀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