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悲歌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李白
悲來乎!悲來乎!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悲來不吟還不笑,天下無人知我心。君有數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鳴酒樂兩相得,一杯不啻千鈞金。悲來乎!悲來乎!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墳上月,且須一盡杯中酒。悲來乎!悲來乎!鳳鳥不至河無圖,微子去之箕子奴。漢帝不憶李將軍,楚王卻放屈大夫。悲來乎!悲來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虛名撥向身之外。范子何曾愛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劍是一夫用,未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千萬乘, 卜式未必通一經。還須黑頭取方伯,莫謾白首為儒生。
《悲歌行》本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古辭是寫游子思歸而不得的悲感,李白此詩從內容和形式上都作了創新和發展。他以恣肆的文筆,發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哀嘆。和《笑歌行》一樣,是一篇聲討封建社會壓抑人才的檄文。
這首詩象《笑歌行》一樣,每一段都用“悲來乎”開頭。意思是可悲呀,可悲!用撕裂肺腑的呼喊,來發泄胸中一腔怨氣。 《將進酒》中說: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說的是大家一邊喝酒,一邊聽我吟唱。這首詩和《將進酒》不同。是“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是說不要先喝酒,先聽我吟上一曲《悲來吟》以后再喝。這說明,詩人此時的心情,比作《將進酒》時沉重得多,悲憤得多。 “悲來不吟還不笑,天下無人知我心。”這種不吟、不笑近似麻木的神情,也比“悲來高歌吟”的神態更為凄涼。這是“天下無人知我心”的先覺者孤獨的痛苦,因此,其痛苦倍加深切。 “君有數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鳴酒樂兩相得,一杯不啻千鈞金。”然而,這痛徹心肺的悲哀,還得用音樂和美酒來宣泄。只有彈琴和飲酒才能慰藉受傷的心靈。忘卻這悲慘的現實世界,那一杯美酒對麻醉我心靈的痛苦的作用,真是太大了。其價值不亞于千鈞黃金。這是詩的第一段,寫無人相知的孤寂痛苦。
第二段寫人生短暫的悲哀。和茫茫的宇宙相比,人生就如“白駒過隙”,轉眼已是百年。 “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盡管你玉堂金馬,盡管你官居公侯,大限一到,你也只能撒手而去,一命歸天,生前的東西,一件也帶不走。在死生的面前,窮人與富人,賤者與貴者,都是平等的。 “孤猿坐啼墳上月,且須一盡杯中酒。”
墳是人生的必然歸宿,孤猿坐在上面哀啼,更增添了死者的凄涼和寂寞。何不趁著生前大好青春,縱酒行樂呢?
第三段寫歷代圣賢不被重用、反遭打擊迫害的悲哀。 “鳳鳥不至河無圖”,指孔子老年,其道不行,曾嘆道: “鳳鳥不至,河圖不出,吾已矣夫!” “微子去之箕子奴”,微子,殷紂王之兄。他看到殷紂王暴虐無道,多次冒死進諫,紂王不聽,便憤然出走。箕子是殷紂王的叔父,官至太師,他看到比干因死諫被紂王所殺,并剖腹驗心,懼而佯狂為奴,被紂王囚禁。 “漢帝不憶李將軍”,李將軍指漢飛將軍李廣,他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長期守隴西、雁門、代郡等地,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屢立戰功,匈奴畏之,稱他為“飛將軍”。但與他同時的許多同僚或部下都已封侯,唯有成績最著的李廣不被封侯,還被免職閑居多年,后又因從大將軍衛青擊匈奴,因失道被責,憤而自殺。 “楚王卻放屈大夫”,屈大夫指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楚懷王、頃襄王因聽信上官、鄭袖一類群小的讒言,將屈原放遂漢北、湘沅。這一段中,一連舉了五個歷史上著名的圣賢、忠臣、良將,被貶、被逐的故事,而抒寫忠而被疑、賢而被妒的歷史悲哀。令人感到憤怒和悲哀。
詩的最后一段又寫了五個人的命運。李斯為秦國丞相,后被趙高所殺,臨刑前非常后悔,認識到高官厚祿只是虛名罷了,早應拋棄。范蠡為春秋末越國大夫,吳王夫差打敗越國,范蠡幫助越王勾踐,設謀滅吳,功成身退,保全性命。項羽少時讀書不成,學劍又不成,反而當了西楚霸王。 卜式,漢朝人,亦不讀書,靠種田牧畜致富,捐資買官,位至封侯。本詩結尾處,用正反交錯的手法,反語諷刺的情調,將這五人橫寫豎抹,深刻地揭示了在權奸當道的封建社會里,白首窮經的知識分子,反不勝不學無術之輩能飛黃騰達的可悲現實
上一篇:劉叉《怨詩》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戰城南》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