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愷·浪淘沙》原文賞析
七夕
新月一弓彎, 烏鵲橋環, 云帡縹緲度銀灣。 天上恐無蓮漏滴,忘卻更殘。
莫為見時難,錦淚潸潸。有人猶自獨憑闌。如果一年真一度,還勝人間。
七月七日的晚上,一位獨居閨中的女子,遙望天空,星河皎潔,使她聯想起牛、女“七夕”聚會的神話傳說,想到自己與丈夫長期離別的寂寞生活,產生了極為悲傷的情緒。這就是本詞所寫的內容。
“新月一弓彎, 烏鵲橋環, 云帡縹緲度銀灣。”七夕之夜,新月如弓,景色很清新秀麗,涼爽適人。喜鵲為牽牛、織女會面在銀河上搭成了一座橋。鵲橋的傳說早就形成。《歲華紀麗》卷3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環,指鵲橋的形狀象環一樣,實是說鵲橋為拱形。帡(píng瓶) , 有帷幕的車。云帡指云中的帡車。 銀灣, 即銀河。 第三句說,織女駕著云帡,從鵲橋上渡過銀河,去與丈夫牽牛聚會。“縹緲”,迷茫莫辨。這既切合夜空景象,又關合牛、女故事的虛幻性。開頭三句敘寫“七夕”的夜空景色和牛、女相會之事。它們一氣而下,自然妥貼。首句寫景,次句寫橋,三句寫牛、女見面。說牛、女乘車相會,是詞人的想象,豐富了原故事的情節,頗有創造性。“天上恐無蓮漏滴,忘卻更殘。”這兩句含蓄地說牛、女相會以后,沉浸在百般恩愛的柔情蜜意中。漏,古代計時器。在有刻度的銅壺上鑿有滴水孔,根據水滴下后,壺中刻度現出的多少以確定時間。蓮漏,相傳東晉名僧遠公的弟子以芙蓉制造漏以定十二時,后世稱之為遠公蓮花漏。詞中代指計時器。這兩句是猜度的語氣: 天上恐怕沒有計時器,牛女一定會忘記他們到黎明時分應該分手的時間。化用牛、女只“七夕”相見的傳說,反襯他們會少別多、難分難舍的情感,雖是虛擬,卻合情合理,意在虛實之間,點化巧妙,運筆靈動。
雖說牛、女“柔情似水”,依依惜別,然而,畢竟“佳期如夢”,他們的一夕聚會,很快就過去了,最終不得不分離。下片,先描寫牛、女再度離別。“莫為見時難,錦淚潸潸。”顯然,這是從閨中女子的角度寫的。牛、女一年一度“七夕”聚會,轉瞬就過去了,他們為自己又要分離而傷心流淚。這本是值得同情的。但詞卻說“莫為”云云,意謂他們不必為自己相見困難,分別容易而傷心。這是為什么呢? “有人猶自獨憑闌。如果一年真一度,還勝人間。”有人,即指獨居女子。今天晚上,當牛、女歡會之時,下界卻有一個女子,仍然獨處閨中,憑欄眺望夜空,不由得十分艷羨他們。如果真象傳說的那樣,牛、女每年都可以在“七夕”見面一次,雖然離多會少,但比起人間的夫妻離別,常常是經年不見,還是要好得多。兩相比較,他們就不應該有什么傷心愁苦了。通過反跌,表現了閨中女子深厚的離情,悲傷的意緒。
“七夕”在古代詩詞中是人們反復吟詠的題材,一般都是同情牛、女愛情的不幸,無法享受長期團圓的歡樂。只有少數人如秦觀《鵲橋仙 》(纖云弄巧) ,則是贊美牛、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還有一些人如李清照《行香子》,通過牛、女故事抒發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天上相思寫人間離情,兩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董元愷的這首“七夕”詞,在構思上突破前人窠臼,以天上牛、女雖離多會少,卻勝過人間的離別經年不見,反跌詞中女子的離情別緒,十分深厚感人,讀來新穎生動,耐人咀嚼,韻味無窮。其次,此詞屬“代言體”,詞中所寫的情、景,其實都是閨中女子的所見所感,這就表現出了作者非常注意為詞中女子設身處地著想的特色。正因為如此,詞多采用想象和刻畫心理活動的表現方法,向人物的心靈深處開掘,揭示閨中女子思想感情的底蘊,藝術上較有感染力、表現力。
上一篇:《文廷式·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左輔·浪淘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