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貞《七言詩·落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朱淑貞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原詩今譯】
連理枝頭的花兒,正在開放,
妒火中燒的風雨,毀花不讓。
司春的青帝你要常為花作主,
莫讓花兒散落青苔消逝芬芳。
【鑒賞提示】
誰能忘記暮秋的落葉?遍地枝繁葉茂的綠樹,一夜之間就枯黃了,衰敗了,隨著第一陣呼嘯而來的北風,枯葉紛紛墜下,像折斷翅膀的小鳥。誰又忘得了雨中的落花,那綻開在枝頭的青春生命,顫抖著、呻吟著,在暴虐的風雨中飄搖。帶著無盡無盡的憂傷與無奈,跌落了,跌落了……落葉落花,寄托著多少人的綿綿哀思,牽動過多少顆痛苦而敏感自憐的心。詩人正是懷著這樣一顆痛楚感傷的心,對著脆弱的春景,寫下了這首《落花》。
但在這種惜春和憐花的情感中,不僅僅是對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著一種自憐、對人生短促的嘆惜和對生命不能圓滿的茫然。也就是所謂的寫景以自況,惜花以自憐。《紅樓夢》中林黛玉之憐花、葬花最明顯也最強烈地表現了這種心態。
人們都知道,唐代的孟浩然也曾寫過一首著名的“惜花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在春眠中被歡快的鳥啼驚醒,想來當時還并未完全從夢中清醒,卻唯獨想起了昨夜的風雨和遭受風雨的花。憐花之情寫得很是生動。而這首朱淑貞的詩,惜花之情卻寫得更是直露。起首兩句,展開的似乎是一種搏斗的場面,一方面是正在開的弱花,另一方則是滿懷妒意的橫雨狂風,作者用“正”和“便”兩個字突出了其間時間的緊迫,給人這種搏擊的緊張感。“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摧”,花開正好,風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橫雨狂風夾著妒意向落花襲來時,已經成為人間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當新鮮、美好而又嬌嫩的花枝則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眼中不僅僅只有落花,還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無力掌握捉弄人的命運,而人間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風。這兩句實際上是對人世生活的一種概括。
詩人無力改變殘酷的現實和苦難重重的人生,只能從內心發出純真的呼喚: “愿教青帝常為主,莫教紛紛點翠苔。”在乞求司春之神保護花兒,不要落下地成為塵埃的心情中,實際上隱含著詩人對人間幸福和美的呼喚。這種呼喚有點類似于晚清詩人龔自珍寫“我勸天公重抖擻”時的浪漫精神。整首詩的惜花之情,并非是對自然景物的感慨,而是對人生的感慨,詩表達的主要是一種哲理,以落花來寫人世的風雨滄桑,以惜花來表達她對人世間不平的憤慨和對美的呼喚。
將這首詩與孟浩然的那首詩作以比較,會使你發現:孟詩的意象和情感更自然,更生動,形象和意念結合得更緊密,更飽滿,而這首詩則理大于像,理大于情,如果說孟詩更合于林黛玉所說的: “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那里就到那里”,那么朱淑貞的詩則是為理而作的詩。這也是宋詩與唐詩的基本區別。
上一篇:蘇軾《七言詩·花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審言《五言詩·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