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谷逢雨花,香綠引幽步。招提饒泉石,萬轉同一趣。向背森碧峰,淺深羅古樹。堯皇未登極,此地曾隱霧。秘讖得神謀,因高思虎踞。太陽忽臨照,物象俄光煦。梵王宮始開,長者金先布。白水入禪境,碭山通覺路。往往無心云,猶起潛龍處。仍聞七祖后,佛子繼調御。溪鳥投慧燈,山蟬飽甘露。不作解纓客,寧知舍筏喻。身世已悟空,歸途復何去1?
“秘讖”四句,敘堯皇功烈。白水,光武;碭山,漢之高帝,并以比堯皇也。妙在攝入精舍。
【校記】
1.復,《全唐詩》一作“獨”。
【箋釋】
[歸義寺] 當在長安附近。疑即李淵幼年在長安之遺跡。《法苑珠林》卷五二:“有藍田大谷伏羲城側歸義寺僧弘藏者,有膽勇,聞而往尋。”震上人,不詳。神堯皇帝,即李淵。《舊唐書》卷一《高祖紀》:“天寶十三載二月,上尊號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此詩當系錢起及第后在長安時所作。
[雨花] 佛教故事。佛祖說法,諸天降眾花,滿空而下。唐杜甫《謁文公上方》:“吾師雨花外,不下十年余。”仇兆鰲注:“《續高僧傳》:法云講《法華經》,忽感天花,狀如飛雪,滿空而下,延于堂內,升空不墜。又勝光寺道宗講《大論》,天雨眾花,旋繞講堂,飛流戶內。”
[招提] 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北魏太武帝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后遂為寺院的別稱。謝靈運《答范光祿書》:“實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杜甫《游龍門奉先寺》:“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堯皇] 指李淵。《舊唐書》卷一《高祖紀》:武德九年五月庚子,“是日崩于太安宮之垂拱前殿,年七十。群臣上廣益曰‘大武皇帝’,廟號高祖。十月庚寅,葬于獻陵。高宗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二月,上尊號‘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隱霧] 謂隱遁待時。漢劉向《列女傳·陶答子妻》:“答子治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諫不用……‘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后因以“隱豹”或“霧隱”比喻愛惜其身,隱居伏處而有所不為。唐杜甫《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隱豹深愁雨,潛龍故起云。”
[秘讖] 《太平廣記》卷一六三引《太原事跡雜記》:“唐北京受瑞壇。隋大業十三年,高祖令齊王元吉留守。辛丑,獲青石,若龍形,文有丹書四字,曰‘李淵萬吉’。齊王獻之。文字映澈,宛若龜形。帝乃令水漬磨以驗之,數日,其字愈明,內外畢賀。帝曰:‘上天明命,貺以萬吉,宜以少牢祀石龜,而爵龜人。’因立受瑞壇。”此處當系指此事。
[虎踞] 如虎之蹲踞。此處指李淵起兵經營天下。
[梵王宮] 本指大梵天王的宮殿。泛指佛寺。《法華經·化城喻品》:“梵王宮殿光明照曜。”
[長者] 指顯貴的人。《韓非子·內儲說下》:“刑余之人,何事乃敢乞飲長者?”佛教稱具備姓貴、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凈、禮備、上嘆、下歸等十德之人為長者。金先布,《經律異相》:“須達多長者欲營精舍,請佛住。有祗陀太子園廣八十頃可居,白太子。太子戲曰:‘滿以布金,便當相與。’長者出金布八十頃,精舍告成。”
[白水] 水名。源出湖北省棗陽市東大阜山,相傳漢光武帝舊宅在此。《文選·張衡〈東京賦〉》:“乃龍飛白水,鳳翔參墟。”薛綜注:“白水,謂南陽白水縣也,世祖所起之處也。”李白《上云樂》:“赤眉立盆子,白水興漢光。”《王琦注引后漢書》:“光武舊宅在今隨州棗陽東南,宅旁二里有白水焉,即張衡所謂‘龍飛白水’也。”《后漢書》卷一下《光武紀》:“及王莽簒位,忌惡劉氏,以錢文有金刀,故改為貨泉。或以貨泉字文為‘白水真人’。”
[碭山] 在今河南省永城縣東北。《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覺路,佛教語。謂成佛的道路。《法苑珠林》卷三:“若乃涉迷津于曩識,微塵之數易窮;返覺路于初心,僧祇之期難滿。此迷悟之異也。”李白《春日歸山寄孟浩然》:“金繩開覺路,寶筏渡迷川。”此二句以劉邦、劉秀喻指李淵。
[潛龍] 謂陽氣潛藏。《周易·乾》:“初九,潛龍勿用。”李鼎祚集解引馬融曰:“物莫大于龍,故借龍以喻天之陽氣也。初九,建子之月,陽氣始動于黃泉,既未萌芽,猶是潛伏,故曰潛龍也。”后亦比喻圣人在下位,隱而未顯。《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食舉歌》:“瑞征辟,應嘉鍾,舞云鳳,躍潛龍。”
[七祖] 佛教稱傳法相承的七代。華嚴宗以馬鳴、龍樹、杜順、智儼、法藏、澄觀、宗密為七祖。禪宗南宗以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會為七祖。禪宗北宗以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為六祖,普寂為七祖。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唐呂巖《與潭州智度寺慧覺》:“請師開說西來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參閱《景德傳燈錄·弘辯禪師》。
[調御] 調教駕御。《無量義經·德行品》:“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攝取調御,凡歸于正真者,動而成群,不自知其教。”
[慧燈] 佛教語。猶“慧炬”。謂無幽不照的智慧。《涅盤經》卷二一:“汝于佛性猶未明了,我有慧矩,能為照障。”南朝梁蕭子良《與南郡太守劉景蕤書》:“逝將燭昏霾于慧炬,拯淪溺于法橋。”唐王勃《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奏鳴鳳于天歌,下清群籟;騰燭龍于慧炬,俯鏡重昏。”
[甘露] 甘美的露水。《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甘露,乃梵語的意譯。喻佛法、涅槃等。《法華經·藥草喻品》:“為大眾說甘露法。”南朝梁沈約《和王衛軍解講》:“甘露為誰演,得一標道心。”南朝梁蕭統《東齋聽講》:“既參甘露旨,方欲書縉紳。”
[解纓] 解去冠系。謂棄官。
[舍筏] 舍棄渡人的船筏。謂佛法如筏,既已渡人到彼岸,法便無用,不可再執著。語本《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悟空] 佛教語。謂了然于一切事物由各種條件和合而生,虛幻不實,變滅不常。唐沈佺期《驩州南亭夜望》:“忽覺猶言是,沈思始悟空。”
上一篇:《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賦得青城山歌送楊杜二郎中赴蜀軍》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