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普天樂 瀟湘八景(選五)·平沙落雁
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遠水寬,天闊孤帆瘦。雁陣驚寒埋云岫,下長空飛滿滄洲。西風渡頭,斜陽岸口,不盡詩愁。
這支小令是寫衡陽的獨特風景。衡陽位于湘水之畔,有著名的回雁峰。始句“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描繪出暮秋時節谷物豐收、水草茂美、湖光山色披上秋裝的大背景,好似廣角鏡頭,四周環顧。接著鏡頭拉開,放眼江上,“潮平遠水寬,天闊孤帆瘦”,手筆開擴。整個畫面,近景是谷草蒲葦,中景是山光山影,遠景是天際孤帆,水天一色,帶有清淡、安謐、疏朗的情調。
接下來重寫落雁。“雁陣驚寒埋云岫,下長空飛滿滄洲”,這兩句如電影的特寫鏡頭。隨雁群由遠逼近,由近推遠,由上而下,環攝四周,最后集中視點——“平沙落雁”。“驚寒”一詞,化用王勃《滕王閣序》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云岫”一詞,源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云無心以出岫”句,“滄洲”,謂湖濱廣袤的沙灘。這兩句如神來之筆,使整個畫面驀然生動起來,為暮秋的山水帶來了生氣。
結尾情景交融。“西風渡頭,斜陽岸口,不盡詩愁”,作者筆鋒陡轉,又把鏡頭由近推遠,捕捉典型的景物: “西風”、“斜陽”,給人以寒涼落拓的印象,而“渡頭”、“岸口”又是水陸交通之處。最后作者只用“不盡詩愁”四個字,將景與情、物與人巧妙結合。小令的結尾,景情交融,物我雙會,留下一抹淡淡的哀愁,產生了更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雙調·壽陽曲瀟湘八景·平沙落雁·|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大德歌(四首)·春|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