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灣《五言詩·次北固山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原詩今譯】
滴翠的青山貫通著逶迤的客路,
騰浪的綠水飄行著過往的楫舟。
春潮漲滿了江面顯得又平又寬,
乘著順風的桅檣上,高掛船帆。
黎明的殘夜迎來了海日的晨曦,
舊歲到頭了,江南報告著早春。
我欲寄出鄉書啊,憑誰去傳達,
哦,放雁北歸,要經洛陽故地。
【鑒賞提示】
北固山,位于今江蘇鎮江市北,三面臨江,其勢險固,因而得名。次,長途旅行中臨時停歇和住宿,此處指泊船。這首詩寫詩人在冬春之際,江行途中所見的景色,以及由此觸發的思鄉之情。詩的前三聯寫景,景中含情,尾聯抒情,情中見景。在寫景上,由概括到具體,以小景顯大景,表現出詩人獨具慧眼的藝術才能。
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是寫客中船行長江,路過北固山下: 眼前一條崎嶇的小路蜿蜒地延伸到青山之外,山前綠波上蕩漾著一葉小舟。從山外到水前,寫出了行舟由遠及近行駛在江中的動態。“客路”照應尾聯的“鄉書”和“洛陽邊”,是寫景思鄉的發端,它貫串于全詩。“青山”指北固山。“行舟綠水前”一句使二、三聯的意境由此生發開來,它是描繪江上景致必不可少的鋪墊。
頸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明快、舒展,是不可多得的佳句。這兩句是說: 因為潮水上漲,而使兩岸顯得更加寬闊,因為風正風順,而高懸船帆。它給人一種乘風破浪疾駛而下的豪邁感。詩的前句著重在氣勢上烘托;后句寫景具體而秀美,“一帆懸”起著點染陪襯潮平江闊的作用。清朝文學家王夫之認為這是“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那么“神”在何處呢? “風正一帆懸”的妙處就在“正”和“懸”二字的使用上:只有風順和暢,船帆才可能高懸,齊岸的江水才可能潮平浪靜。而白帆能夠垂懸高掛,也只能以風和浪平作為前提。因此,這兩個字頗得推敲之功。潮平已感江寬,一帆更覺江闊,此小景已將大景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
腹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堪稱是眾多描寫冬末江南景色中的佳句。它是全詩的警句,也是歷代傳誦的名句,這兩句是說:在殘夜將消之時,碧波粼粼的江水中跳出一輪紅日;臘月未盡,而江上已透出早春的氣息。一個“生”、一個“入”似讓人感受到匆匆而來的春天,那急不可待的勢頭。如果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用比喻手法,逼真地描繪出江南水鄉春天的秀麗景色,那么“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則是以象征的手法,寫足了江南冬未盡春將到的景致。“生”連接著兩種景色:一邊是月落星稀的破曉前的夜景,它迷迷蒙蒙,籠罩著一層神秘色彩;一邊是正在冉冉升起的紅日,它生機勃勃,使黎明的景色越來越清晰。兩種景色相互交融,組成一幅恢弘的畫面。“入”則把江岸上殘冬景色與江中萌動的春意融為一體,具有積極、主動的特點。江南雖然有很多景物可寫,但船行江上,詩人首先注意的是印象最深、最有代表性的東西,“海日”“江春”就是這樣的典型事物,作者用它們對春入江南作了高度的概括。
新的一天來臨了,隨著春意的步入,舊的一年也將過去,時間的飛逝勾起詩人對故鄉深沉的思念。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是說客行江上的我呵,怎樣才能把寫好的書信寄到家鄉,只有拜托北飛的鴻雁將信帶到家鄉洛陽。在這里詩人暗中引用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拘留,曾有雁足系書回漢的典故,把大雁當做信使的代稱。這兩句重點在抒情,結構上并沒有與前三聯割裂,因為北歸大雁也是江上的一處景色,這就使得通篇渾然一體,和諧、自然。
這首詩在色彩的搭配和景色的分布上很有特點:在船的后方是青色的山,前方是紅艷的太陽,四周是綠色的江水,船的上方是白色的懸帆,而藍天上一行黑色的大雁自南向北飛向遠方。此情此景留給我們無限的遐想。詩人像一位丹青妙手,用他那生花之筆為我們繪出一幅優美、雋永的圖畫。
上一篇:王淇《七言詩·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祖詠《五言詩·江南旅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