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七言詩·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王 淇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原詩今譯】
你純潔的靈魂不許半點塵埃侵身,
雖處竹籬茅舍周圍,但自己甘心。
只因結識了稱“梅妻鶴子”的林逋,
多少騷人以此為佳話,直說到今。
【鑒賞提示】
在佳作如林的詠梅詩中,王淇的《梅》以其新穎別致、風趣活潑而獨具一格。
也許,作者是從北宋詩人林逋“梅妻鶴子”的佳話中受到啟發,在這首詩中,梅花被比作一位天生麗質的女子。她純真無瑕,潔身自好,素來不受濁世風塵的半點侵蝕沾染;她不貪慕金迷紙醉的鬧市深宅,甘心情愿生息在清貧凄苦的鄉間茅舍。詩的前兩句,從梅花的自然習性比附其品德的質樸高尚,雖然對這“梅女子”的容顏身姿未置一詞,但透過字里行間,不難想見其玉肌冰骨、卓然脫俗的美好形象。
由此推想,林逋正是緣于梅花這種高雅純潔的品質,而終身與梅相伴的吧。林逋一生未做過官,亦無妻子兒女,早年遨游于江、淮間,后在西湖孤山結廬隱居長達二十年,直至終老。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林逋性喜種梅養鶴,在孤山種梅三百六十余株。他還詠有多首梅花詩,其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充分體現出他對梅花的認識之深,珍愛之重,歷來為人激賞不已,因而,人們說他認梅花為妻,初看似為笑談,細細想來實在貼切得很。依常理論,王淇用此典故,應大加褒揚才是。然而,詩的后兩句卻來了個欲揚故抑,用“誤識”二字,以調笑的口吻,寫出了一番頗為詼諧輕松的別樣情趣來。
所謂“誤”,字面看來即是“錯誤”之意。因為,其一,梅花天性孤貞高潔,歲寒時只與松、竹為友。嫁為人婦,恐非本愿;其二,歷代酷愛梅花者不乏其人,僅以宋代而言,蘇軾、陸游、張道洽等都寫過大量梅花詩,何以梅花獨鐘情于林逋?然而,恰因此“誤”,才使得詩人們一提到梅花,便記起林逋;一談及林逋,便想到梅花。正所謂“清風千載梅花共,說著梅花定說君”(吳錫疇《林和靖墓》),使文壇中多了一段說不盡的佳話,為冰清玉潔、高雅清淑的梅花更添了一層光彩。試想,如林逋這樣不羨仕途榮華,一生甘愿隱居于山水茅舍,其高風亮節與梅花的品性格調何其相通?又如林逋這樣詩、書俱佳,愛梅如命,終身認梅為侶者,世上能有幾人?倘若梅是女子,面對如此德高、才富、意深、情重之人,能不為之動心,隨其相伴終生嗎?
因而,“誤”者,實為“幸”之反語也。一個“誤識”,一句“惹得詩人說到今”,林逋高風亮節感人之深盡在其中,梅花的高格雅性盡在其中,詩人對梅花、對林逋的愛重敬仰也盡在其中了。于談笑之中容括這樣深厚的感情,這樣豐富的內容,同時又寫得那么輕松活潑,有情有趣,這首小詩的確是值得稱道的。
上一篇:張繼《七言詩·楓橋夜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灣《五言詩·次北固山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