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陜西省·乾陵》古詩詞賞析大全
乾陵,在陜西省乾縣城北梁山上,是名震史冊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武則天 (624—705年),名曌,原籍山西,生于四川利州(今廣元縣)。她14歲被選入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她到感業寺削發為尼,后被唐高宗接入宮中,立為昭儀,不久被立為皇后。唐高宗晚年多病,武則天逐漸把持朝政。高宗死后,武則天先后廢中宗、睿宗,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做了21年皇帝,82歲而亡,與高宗合葬于此。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
乾陵依山修鑿,陵園原有兩重垣墻,四面均有闕門和巨型石刻,陵前有石華表、飛馬、駝鳥以及石人、石馬、石臥獅等,兩座高大的 《述圣記》 碑和 《無字碑》。兩碑之北有61個當時參加高宗葬禮的蕃王和外國使者的石像,是武則天為他們雕像作紀念的。這些石刻顯示了盛唐時代高超的石雕藝術。乾陵周圍有17個陪葬墓,包括已發掘開放的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
乾陵
九春開上節,千門敞夜扉。
蘭燈吐新焰,桂魄朗圓輝。
送酒惟須滿,流杯不用稀。
務使霞漿興,方乘泛洛歸。
[詩名] 早春夜宴
[作者] 武則天
[注釋] ●九春: 九九初春日●桂魄:即月亮,傳說月中有桂樹。魄,月亮的代稱。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詩名] 臘日宣詔幸上苑
[作者] 武則天
[注釋] 臘日宣詔:據《唐詩記事》載:武則天天授二年臘月,一些反對武則天的大臣密謀策劃,謊奏說皇宮上苑中花都開了,請武則天去觀看,想乘機除掉武則天,武則天開始答應了,但馬上懷疑他們有陰謀,于是便派使者下詔,詔書即本詩內容。結果凌晨時分上苑中果然百花齊放。那些大臣們見武則天有如此神威,再不敢反對她了。此傳說顯然是虛構的,但廣為流傳。
帝里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涌,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詩名]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圖,群臣上菊花壽酒
[作者] 上官婉兒,唐代女詩人,陜州陜縣 (今屬河南省)人。14歲隨母入宮廷,后為武后掌詔官。為人聰敏,善詩文。中宗即位,被封為昭容,此詩是她重陽節里陪同武則天游慈恩寺,登塔(即大雁塔) 所作。后來她與武則天之侄武三思私通。臨淄王 (李隆基) 發動政變時,被處死。此詩是獻給武則天的頌詩。
[注釋] ●帝里:帝王居住處,即帝都長安。●香園:喻指慈恩寺的院內,此香可能指禮佛的香。●卻邪二句: 古時重陽節時,身上佩帶“茱萸囊”,登高飲菊花酒可以避邪。《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長房說:“九月九日汝家中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縫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皆暴死,以后延為習俗。●塔類二句:說寺塔高聳,似乎要涌向天空;佛寺大門像是為等待佛到而大開。此處“佛”即稱頌武則天之語。“佛”,指武則天。●睿詞: 古代稱帝王所作的文章。此處指武則天禮佛時所獻的詞文。
坤德乃乘乾,月魄輒掩日。
其才雖足雄,毋乃太突兀。
昔稱則天后,遽謂天可則。
宇宙創奇局,今古竟無匹。
來自魔道中,帝亦莫之咈。
六珈忽冕旒,廿年不巾幗。
能用狄梁公,豈曰非圣哲。
更喜獨憐才,弗怒賓王檄。
[詩名] 乾陵
[作者] 王慶瀾,清代人,生平未詳。
[注釋] ●坤德:女子之德。●乘乾:勝過男子。●月魄:本指月初生或始缺時不明亮的部分,此處泛指月。月魄掩日,喻女子奪取帝位。●突兀:高聳突出貌。這兩句是說武則天的才干雖雄視一世,但改朝稱帝實在是太突出了。●昔稱二句: 說武則天號為則天皇后,認為自己可效法上天。天可則,天可以效法。●宇宙二句: 是說武則天改朝稱帝,創天地之奇跡,古今無人可與他比擬。●來自二句: 說武則天是妖魔出世,天帝也奈何不了他。咈: 違逆。●六珈二句: 說武則天把頭上女子的發飾換上了皇帝的皇冠,她當皇帝的20年中不穿女裝。六珈,王后和諸侯夫人頭上的玉飾,珈數多寡不同,六珈為侯、伯夫人所用。冕旒,帝王的禮冠。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狄梁公: 即狄仁杰,為武則天時的名宰相,直言敢諫,功績卓著。后來唐睿宗追封他為梁國公,故稱狄梁公。●憐才:愛才。●賓王檄: 即駱賓王作的 《為李敬業討武曌檄》,文中對武則天斥罵得極為厲害,但武則天在讀這篇檄文時,沒有發怒,反而很嘆賞其文才,表示遺憾沒有用其才。《新唐書·駱賓王傳》: “徐敬業亂,署賓王為府屬,為敬業傳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讀,但嬉笑,至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矍然曰: ‘誰為之?’ 或以賓王對,后曰 ‘宰相安得失此人’”。
高卷珠簾二十年,女人星換紫微天。
明堂黜配無光武,本紀開端有史遷。
鶴監盡容才子住,南衙不放阿師顛。
蓮花霜折宮床冷,猶見金輪蕩晚煙。
[詩名] 武后陵
[作者] 袁枚
[注釋] ●高卷珠簾:封建時代女后臨朝聽政時,殿上要用珠簾遮隔,稱為垂簾聽政。《舊唐書·高宗紀》載:“上每視朝,天后(武則天)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與聞之。”唐高宗死后,武則天先后廢掉中宗、睿宗,自稱圣神皇帝,上朝再也不用垂簾,共20年,故稱。●紫微:星座名,古人常用以喻帝王居處。此句是說武則天以女子而即帝位。●“明堂”句:《后漢書·光武帝紀》載,東漢光武帝劉秀下詔將呂后廟主遷出高廟,說她殺害劉氏諸王、圖謀建立呂氏王朝,幾乎使西漢王朝傾覆,不應享受高廟祭祀。明堂,古代帝王宣揚政教的地方,朝會,祭祀等大典均在其中舉行。這句是說武則天所作所為和呂后相似,可是唐朝皇帝中無人象漢光武帝那樣將她從宗廟祭祀中黜逐。●本紀句:司馬遷在《史記》中作《呂太后本紀》,是歷史上第一次為女皇帝立傳,但呂后并沒有真正當上皇帝。●鶴監: 即控鶴府。《新唐書》載,武則天于圣歷二年設置了控鶴府(后改名為奉宸府),接納了當時名士閻朝隱、薛稷、員半千等在內任職。●南衙: 唐代宮城在長安城北,省、臺、寺、監各官署都設在宮城之南,故稱為南衙。阿師: 指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當時人稱薛師。本名馮小寶,后得武則天寵愛,為便于出入宮禁,便讓他削發為僧,當了洛陽白馬寺主,并與駙馬薛紹聯宗,改姓薛。被封為右衛大將軍,鄂國公,后失寵被殺。據《新唐書·蘇良嗣傳》載,薛懷義恃寵驕橫,朝中貴戚大臣都要對他行禮,有一次他碰到宰相蘇良嗣,傲慢不恭,蘇良嗣命令手下人將他痛打一頓。他到武則天處告狀,武則天告誡他說:“弟出入北門,彼南衙宰相行來,毋犯之”。●蓮花霜折:指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兄弟被殺事。《舊唐書·楊再思傳》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以姿貌得到武則天寵幸,楊再思諂諛張昌宗說: “人言六郎面似蓮花,再思以為蓮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也”。武則天晚年臥病,宰相張柬之等人策劃,由羽林軍殺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擁唐中宗復位。●金輪:指武則天。佛經言轉輪王中,以金輪王為最勝,武則天自號為金輪圣神皇帝。
冬苑花開瑞氣殊,唐朝周號謾窺圖。
聰明終悟梁公諫,宗廟禮儀無袝姑。
[詩名] 乾陵
[作者] 劉仲游,宋代人,生平事跡不詳。
[注釋] ●唐朝周號:武則天稱帝后,改唐朝國號為周。謾窺圖,用欺騙蒙蔽的手法暗中圖謀。●梁公: 即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是武則天統治時的名宰相,直言敢諫,政績卓著。唐睿宗時追封他為梁國公。●宗廟句: 據《新唐書·狄仁杰傳》載,武則天想以武三思為太子,征求宰相們的意見,大家都不敢答對,只有狄仁杰表示反對。過了幾天武則天又召見狄仁杰,問道: “朕數夢雙陸(古代一種博戲) 不勝,何也?”狄仁杰便乘機諫勸她說,雙陸不勝,是無子的象征,這是上天在警告你了。你取得唐朝天下十余年了,現在又想傳給武三思,“且姑姬與母子孰親袝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后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袝姑。”武則天頓然感悟,當天就派人把廬陵王李顯接回,不久即立為太子。就是后來的唐中宗。袝,即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古代宗廟祭祀只祭父系和母系的祖先,武則天的兒子李顯如果當皇帝,武則天為皇太后自然受祀于宗廟。而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兒,他如果當了皇帝,武則天作為姑姑,死后是不能享受宗廟祭祀的。所以說 “宗廟禮儀無袝姑。”
蕃王儼倚立層層,天馬排行勢欲騰。
自是登臨多好景,岐山望足看昭陵。
[詩名] 乾陵
[作者] 劉基
[注釋] ●蕃王:唐高宗入葬乾陵時,有許多外族、外國首領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特為他們雕刻石像以為紀念。現在尚存有60個蕃王石像,背部還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但多已殘毀不全。●儼倚: 恭敬莊重地隨伴著。●天馬: 指乾陵前的石刻飛馬。●勢欲騰: 言這些石刻飛馬形象生動,似乎就要飛騰而去。●岐山:在陜西省岐山縣城東北,山狀如柱,亦稱天柱山,相傳周初鳳鳴于此,故又稱鳳凰山、鳳凰堆。●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后二句是說站在乾陵之上,可以西望岐山,東眺昭陵,美景無限。
九重之城雙闕峙,
前有無字碑,突兀云霄里。
問此誰者陵?石立山崔嵬。
銅鐵錮重泉,銀海中縈回。
君不見金棺玉匣出人世,薔薇冷面飛塵埃。
百年枯骨且不保,婦人立身何草草。
[詩名] 乾陵歌 (全詩18句)
[作者] 李夢陽
[注釋] ●九重之城:舊指帝王所居之宮城,此處指乾陵。●雙闕: 乾陵建于梁山北峰上,在南峰上東西對峙地建有一對土闕,今尚存。●無字碑:乾陵前立有一塊無字碑,據說是武則天自此為功高德大,非文字可以表達,一說是武則天臨終遺言,己之功過留待后人評論,故不刻碑文。●崔嵬: 高峻貌。●銅鐵句: 據傳乾陵用石條砌建,以鐵栓板固定,并灌注鐵水。錮,用金屬熔液填注空隙。銀海:帝王陵墓中的水銀池。據 《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又陸翙《鄴中記》載:“永嘉末,發齊桓公墓,得水銀池”。●金棺玉匣:極言武則天葬具殮服之豪華貴重。玉匣,即珠襦玉服,為漢代皇帝死后的殮服。《西京雜記》:“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薔薇冷面:形容容貌姣美。薔薇,花名,花色紅艷。冷面,白皙的面容。此句言武則天的棺柩一旦被掘出,昔日的紅顏玉肌頓時化作灰塵。●草草: 匆促。
突突孤孤插太清,行人遙指是乾陵。
則天虐焰今何在,臺殿焚燒石獸崩。
乾陵松柏遭兵燹,滿野牛羊春草齊。
惟有乾人懷舊德,年年麥飯祀昭儀。
[詩名] 無字碑題詩
[作者] 許孫荃,字四山,清代江南合肥(今屬安徽) 人,康熙庚戌進士,歷官翰林院侍講、陜西學使,工詩文。
[注釋] ●無字碑: 乾陵前東邊的一座石碑,高6米多,系一整塊巨石刻成,高大壯觀。碑額刻有8條螭首盤交,碑側有線刻大龍云紋,碑座刻有駿馬、雄獅等。碑初立時不刻一字。宋、金以后有游人題字碑上,現尚存留有金代天會十三年用女真文字刻的“郎君行記”,是研究女真族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太清:道家稱天空為太清。●虐焰:殘暴的氣焰。●兵燹 (xian顯):指由于戰亂而遭受的焚燒破壞。燹,野火。●麥飯:用麥所做之飯。●祀昭儀:祭祀武則天。昭儀為漢唐皇帝妃嬪的稱號,武則天被唐高宗納入宮后曾為昭儀。
國異唐周死合塋,使臣拱立見威名。
女皇絕代碑無字,褒貶長留后世評。
[詩名] 乾陵
[作者] 樂時鳴
[注釋] ●國異唐周:乾陵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合塋),唐高宗是大唐天子,武則天改國號為周,為大周天子,兩個不同國號的天子葬在一墓之中,確是異事。●使臣:指墓道西側61個蕃王和外國使者的石雕像。
兩帝爭雄難穩寢,一碑無字戲紅塵。
石獅石馬啞迷意,卻惹游人語至今。
[詩名] 乾陵
[作者] 王樹遠
上一篇:關于描寫《江西省·九江名勝》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五丈原》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