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
“雞既鳴矣(1),朝既盈矣(2)。”“匪雞則鳴(3),蒼蠅之聲(4)。”“東方明矣(5),朝既昌矣(6)。”“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7)。”“蟲飛薨薨(8),甘與子同夢(9),會且歸矣(10),無庶予子憎(11)!”
【譯詩】“你聽這長啼破曉的雄雞的叫聲,此時間恐怕朝堂上已站滿了人。”“這哪里是什么雄雞的啼鳴?這不過是成群的蒼蠅的嗡嗡之聲。”“東方已經呈現出光明,朝堂已經一定很繁盛。”“這不是東方已明,天還沒亮,這只不過是月亮發出的余光。”“蟲兒薨薨飛,好象催眠聲,我難道不愿同你一起再入夢境?只是朝會只怕已經快要散去,我是怕你因此而被人們憎恨。”
【解析】《詩序》以為“《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一說詩中男子為一大夫。余冠英以為是“一夫一婦對話”,然解釋“朝”字亦釋為“朝堂”,想亦應為大夫之列。此事不能斷其為是,亦不能斷其為非。然而所謂“戒淫”者,戒帝王之淫倒是至為重要的。中國古代由于帝王之淫而敗家亡國者屢見不鮮。皇帝立太子而爭位,太后專權而亂政,宦官秉權,更是歷代有之。可惜,帝王之淫誰人戒得?戒來戒去戒百姓而已。質言之,如朱熹之說乃是戒百姓之淫以護王侯卿相之淫。最怕私奔的是貴族,因為他們姬妾成群。
一說此詩為一般勞動者之夫妻對話,如《女曰雞鳴》一詩,而“朝”字解作“朝市”,是說早起去趕集。以《國風》詩之來歷看,此說自然也頗有道理。然而似乎也不能斷其是,不能斷其非。詩中男子把雞鳴之聲與蒼蠅之聲相混淆,殊不合理。何以如此?朱熹說:“蓋賢妃當夙興之時,心常恐晚,故聞其似者而以為真。非其心存警畏,而不留逸欲,何以能此?故詩人敘其事而美之也。”這等“美之”之辭近乎阿諛。其實,詩中之聲確是雞鳴,男子不過裝糊涂,假托蒼蠅之聲而拖延,以貪宴爾之情。其實,此男女不過是在逗趣,朱夫子倒認真贊美起來,煞有介事,諂諛之媚態可嘔。
上一篇:經典《鮑照》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鴇羽》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