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緒《五言詩·春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原詩今譯】
快快把樹上的黃鶯兒趕跑,
不要讓它在枝上頻頻啼叫。
那啼叫聲會驚走我的好夢,
思念的人呵,就無法見到。
【鑒賞提示】
此詩標題“春怨”,看了這個題目,我們自然要產生一種愿望,想要知道這怨者是何等樣人?為什么當春而怨?怨什么事?
當我們讀了第一句詩以后,就不禁驚怪起來。春天來了,黃鶯飛鳴,其鳴交交,多么好聽啊! 可是,詩人卻說“打起黃鶯兒”。主人為什么那么討厭黃鶯,偏要把它轟走不可?噢,主人有怨哪。可是主人究竟有什么愁怨,以至把一腔怨氣都發泄到黃鶯身上?
“莫教枝上啼” ,原來主人要把黃鶯 “打起” ,正是討厭它那交交喈喈的啼聲。這更叫人納悶。照一般人來說,到了春天,最愛賞花鳥,最喜歡枝頭的喧鬧,而主人卻非得把黃鶯 “打起” 不可,而且絕對不讓它啼叫,這主人的愁怨著實不淺。
“啼時驚妾夢”,從“妾”字我們知道,原來這個主人是一位新婚少婦。她其所以打起黃鶯,討厭它的啼鳴,是因為怕它驚擾了她的好夢。她想做一個什么好夢?以至于感情上竟那么脆弱,那么敏感,就幾聲鶯啼,都禁奈不住!
“不得到遼西”。噢,原來她是盼望在夢境中趕到遼西,去與在那里戍守的丈夫相會。在現實生活中,不能與丈夫相會,所以只有寄托于夢中相見;如果夢中的短暫會見也被無端地驚擾打斷,那會是多么大的失望! 這就難怪她有 “打起”、“莫教”的種種行為了。“遼西”,遼河西岸,今遼寧省西南地區。這是大唐帝國防御契丹的邊防地帶,經常要征調內地的士卒去防守。“到遼西”的字面,在我們看來,似乎還有點生疏,但在主人的口中,卻是極明白的。
這首《春怨》詩,從第一句起,給我們制造了疑團,然后層層加碼,使我們疑惑不解,直到最末一句,才把事情的原委吐露出來。我們讀到最后,自然興起對戰爭的極端厭惡之情,“春怨”的主題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所以這首詩在藝術上是相當成功的。
在絕句一體中,這首詩是一意直下。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評云: “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為法。”意思是: 《春怨》詩四句,上句勾帶下句,下句緊承上句;上下句或在行為上銜接,或在因果上相生,并且四句連屬成為一個整體;在這種體式上,《春怨》是一個法式。這話說得有理。因為絕句的作法,最常見的是上下兩截的章法,即一二兩句起承,到第三句轉接,前后兩層意思。還有一種是一句一截,一句一意的章法,杜甫最擅長此種布局,如他的《絕句四首》之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首,便最為典型。最后一種,就是一意直下的這種體式。這最后一種體式,不容易做好,所以沈德潛特別指出: “以此為法。”
上一篇:杜甫《五言詩·春宿左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朱熹《七言詩·春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