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言情贈友詩歌
燕子來時,清明過了,桃花亂飄紅雨。倦客①凄涼;千里云山將暮。淚眸②回望,人在玉樓③深處。向此多應念遠,憑欄無語。芳菲④可惜輕負??毡夼谓z⑤,帽沖飛絮。恨滿東風,誰識此時情緒。數聲啼鳥,勸我不如歸去。縱寫香箋⑥,仗誰寄與?
這首 《春晴》詞寫的是一個 “負心女子癡心漢”的小小悲劇,而此無可寄托、難于消遣的 “情緒”,則是由于 “芳菲可惜輕負”而引起的,與其它篇目之多寫互相懷念者不同。
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一開始就寫景兼帶點明季節。用燕子、清明、桃花帶出春光春景。燕子來時,一般是在春分前后的戊日,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從春分到清明,是春光最好的時候?!斑^了”點出這時已過了春光最好的時候,桃花已經開敗,紛紛飄落,像灑下一陣紅雨,春光已晚。四句帶出人物。詞人將人物安排在這個特定的時間里,就已經使讀者感到殘春凄涼的氣氛,仿佛置身在百花凋謝、滿地落紅狼籍的景色之中。而這人又正是個已經厭倦了客居生活,傷春懷遠、倍感凄涼的人。“凄涼”之句直陳恨之深重,用筆沉郁頓挫。在悵惘之際,岑寂之中,極目四顧,已經是暮色將臨的時候了,落入眼底的是茫茫無際的千里云山。眼前所見與心中所感,真是非常吻合的了。抽象的感情,在詞人筆下,變成了具體的形象,這就不但使人更容易感受,而且這種感受還極為親切。以云山與離愁別恨關合,是詞人們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如辛棄疾 《念奴嬌》 云: “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绷?、七句,寫旅人在這么凄涼的環境中,與女性居者相離別的情形。他含淚回頭望去,只見她深居在華麗的高樓之中。下面兩句,暗寫行者自己傷春惜別的愁緒凄然地涌上心頭,于是推想到女性居者也一定相同。她必然是經常朝向這邊懷念遠去的心上人,登高望遠,在玉樓上靠著那高高的欄桿癡想,痛心落淚說不出話來吧!這幾句承上啟下,造成懸念,先極力鋪陳虛寫女性居者對愛情的真摯專一,以反襯其后來的負心,具有一種很好的藝術效果。本以為她會忠實于愛情,誰知道卻是 “芳菲可惜輕負”,這叫人的感情怎么一下子接受得了呢?先寫想象,后寫事實,更增加了倦客情的容量,恨的深重。下片主要寫別后情事。情人斷絕,芳菲輕負,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情場失意的詞人怨恨真達到了極點,“弄”、“沖”二字很恰當地表達出他無可奈何、怨天尤人的情緒。游絲飄蕩,飛絮蒙蒙,漫天無際,顛狂輕薄,連輕飄飄的東風也來招惹人,怎不使人徒增氣惱和悲憤呢?沒有誰能夠理解我此時此刻的心情了吧?可是怨恨歸怨恨,在此之后,詞人仍然在懷念決絕的一方,幾聲鳥啼,又勾起他的纏綿之情,六、七句還是流露出他傷春懷遠的情感。這種盡其在我的想法,即所謂癡頑,離情正苦,歸期無定,而鳥啼聲聲,勸人歸去,愈覺不堪。啼鳥乃無知之物,而能勸歸,則無情而似有情; 人不能歸,而鳥不諒,依舊催勸,徒亂人意,則有情終似無情。用意層層深入,情意深婉而筆力健拔,與柳永、周邦彥用筆近似。結兩句承“勸我不如歸去”句來。既然人不能歸,終不見玉樓深處人,那么相思之情,只有托之于書信了。然而,縱然寫好香箋,也無人為之寄書。這顯然是他自己假設的一種推托。而其所以寫出這種一望而知的托辭,則又顯然出于一種難言之隱,即前面所說“芳菲可惜輕負”。她已經早就變了心,即使寫了“香箋”,又寄與誰人來看呢? 這兩句極寫訴說纏綿的難處,將許多難于說、或不愿說的情事,輕輕地推托于“仗誰寄與”,獲得了意在言外、有余不盡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寫與情人斷絕之悲,寫人之竟絕,寫出一種執著癡頑之情,以寫情為主,略點景物,風格樸素,感情沉摯深厚。有些如“弄、沖、滿、誰、縱”諸字,使用得很好,都使感情深化,文勢轉折,有助于達難達之情。
注釋
①倦客:倦,厭倦。羈旅在外厭倦了客居生活的游子。②淚眸: 眸,眼珠。含淚的眼睛。③玉樓: 華麗的高樓。王涯《宮詞》: “禁樹無風正和暖,玉樓金殿曉光中。”韋莊《江上逢故人》詩: “江畔玉樓多美酒,仲宣懷土莫凄凄?!?④芳菲: 花草美盛芬芳。劉禹錫《春日書懷》詩: “野草芳菲紅錦地,游絲撩亂碧羅天。”也指花草。陸龜蒙《闔閭城北有賣花翁》詩: “十畝芳菲為舊業。”在此暗指女子。 ⑤游絲: 蜘蛛等昆蟲所吐的絲,因其飄蕩于空中,故稱游絲。庾信 《春賦》: “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游絲即橫路。” ⑥香箋: 散發出香氣的信箋;箋,古人用來題詩的一種精美的紙,這里代指題詠之作。
上一篇:《寄外》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燕燕(雅)》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