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七言詩·霜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原詩今譯】
剛剛聽說大雁南歸,蟬兒便停止聒噪,
百尺高樓放目,浩渺的水波連上青霄。
神話傳說中的青女、素娥,俱耐寒冷,
她們在月光下、霜露里,比美又賽嬌。
【鑒賞提示】
李商隱的這首《霜月》,近人張采田在《玉溪生年譜會箋》把它列入“不編年詩”,然后引馮浩說云:“艷情也”,接著又評駁道:“按未定”。我們認為:這首詩的寫作年份固然很難推定,但它確實不是艷情詩,而是一首即景寄情、因情寓意的自喻詩。
從詩題“霜月”看,它寫的秋夜月色,但又關帶著霜天。霜天月色,這境界闊大、優美、迷離惝怳,正好施展浪漫的想象能力和藝術描寫的高超手段。
首兩句:“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毕葘懳锖驓庀蠛铜h境背景。初秋的季節,雁陣從晴空里送來幾聲凄厲的鳴叫,夏蟬已經藏形匿跡。秋氣漸漸深了。到晚來,詩人所居的層樓之外,空闊浩渺,遠水蒼茫,霜天月色之下,一直伸展到天盡頭。月色清冷,霜霰彌漫,遠水連天,波光瀲滟,這境界多么優美,多么恬靜,多么引人遐思!于是,詩人的思路升騰到幻想的境界。
后兩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鼻嗯?,即青霄玉女,是主霜雪的女神;素娥,即月里嫦娥。作者馳騁美妙的想象,說這兩位綽約仙子,正抖擻她們的冰骨玉肌,擺弄她們的輕盈體態,在月中霜里,爭嬌比艷。只有她們,才是這霜天月夜的真正主宰;只有她們,才具有堅貞高潔的美的最高品性。
這四句上下兩截的詩,把實境和虛境——真實的境界和幻想的境界交織在一起,筆路跳脫,意境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但我們不能僅止于此。實際上,作者并不是單純地描寫霜天月色,也不是空泛地吟詠神話傳說,而是以即景寄情、因情寓意為手法,對邪惡的勢力進行譴責,對自己高尚人格進行表白。
首句中的“已無蟬”三字,顯然寓有譏諷之意。聒噪無聊的蟬鳴,指的是曾經對詩人進行過中傷的那些善于飛短流長、含沙射影的小人。根據傳記記載,李商隱二十七歲,應博學宏詞科舉,被牛黨人物排斥,且有許多詆毀誹謗,但這些人物不久即行敗露?!俺趼務餮阋褵o蟬”,意思是說,“氣候”一變,這幫善于制造流言蜚語的人,就銷聲匿跡了。頭一句詩,是即景寄情寓意。至于“青女”“素娥”,就更是詩人自我人格、自我品格的外化?!熬隳屠洹?,其實也就是詩人自己遭遇到的政治上的逆境的隱語?!岸穻染辍?,則是詩人對自己磨而不磷、涅而不緇的美好資質的矜詡。不過這一切深刻的寓意,都托附在幻想形象上面,寫得微而不顯,婉而多旨,絲毫沒有沾皮帶骨的痕跡罷了。
宋人魏慶之《詩人玉屑》有“高情遠意”一條,引用范元實《詩眼》說:“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讀李商隱的詩,就是要在賞玩它的題材的豐富多彩的同時,揭過其巧麗的一面,認識其高情遠意,這首《霜月》詩,可以說是一個典型。
上一篇:盧梅坡《七言詩·雪梅二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林升《七言詩·題臨安邸》原文|譯文|注釋|賞析